,而是留在纽约做学术研究,1946年回国时,夫妻已分别八年零八个月。
视政坛为泥沼
20世纪40年代最能代表江冬秀择善固执面。胡适学成回国后,曾许下二十年不入官场、不谈政治诺言,但随着他名望高升,官场和政治都找上门来,他也试图走书生论政路,和友人起出版《独立评论》,江冬秀虽不赞成,也奈何不得,后来刊物被封,她才宽心。大家爱说江冬秀文化程度低,又是在乡村长大女孩,那她到底如何形成慎防从政识见呢?
江冬秀丈夫既是文化圈数数二人物,与朋友交,固然会针砭时弊,在家闲谈,也不免涉及时事,他们二人关系平等,江冬秀不会被排挤在外,经年耳濡目染,自然形成些看法。她不光是吸收别人观点,在北京生活,不管是学生运动还是社会运动,走到街头就有所见闻;丈夫朋友接受z.府任命,后果如何,她可以目睹;z.府政策是优是劣,反映在市民生活上;官场腐败引致通胀飞升,是她面对现实。她既是主妇,又是雇主,接触到不同阶层体验,即使是麻将桌子也是交流讯息和意见地方。另方面,她不是知识分子,没有经国济世包袱,可以单纯地看是与非,有旁观者清效果。还有点,是胡适和她通信时提到,他只有当学者,夫妻才能过稳当日子,江冬秀在抗战期间夫妇分离,自然有深刻体会。
1940年传出蒋介石要委任当时还在美国胡适为“中央研究院”院长,江冬秀听到消息,马上写信劝他必须坚守原则,“不要走错路,把你前半身[生]苦功放到冰泡里去,把你人格思想毁在这个年头上”。这是很严厉措辞,充分表明江冬秀在二十多年婚姻生活里,彻底解丈夫抱负、文化地位和个性弱点,还有他对自己尊重。
战后国民党政治败坏,蒋介石为做门面功夫,三番两次想拉胡适下水,甚至说提名他当总统候选人。每当有这样消息传来,江冬秀就心急如焚,再三强调“千万不要做官”。内战后期,国民党败势已成,蒋介石安排撤往台湾,北京解放前夕,派飞机接当时是北大校长胡适和江冬秀到南京,又再拜托胡适赴美实行国民外交。
求学期间直让父母担忧胡家幼子胡思杜,在这关键时刻又让他们震惊:他拒绝离开,坚持留在大陆。他往后表现和遭遇,成父母心头最大根刺。
寓居纽约
胡适1949年6月从上海乘船赴美,安排江冬秀暂居台北傅斯年家中(当时傅斯年是台湾大学校长)。1949年长子祖望和曾淑昭在曼谷结婚,她到曼谷和儿、媳团聚,却发现做新派媳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