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贵族,他们本就需要学习名为‘夏言’官方话语和文字,如今不过是把夏言改为秦言罢。只要没有断绝家族复兴希望,这点要求在张平看来都不是问题。
但
张平看向从顾衍谈起对韩国贵族待遇开始就言不发韩非,抿抿嘴斗胆道,“不知秦王会如何处置公子他们。”其实韩非不是现任韩伯之子,之所以称他为‘公子’是因为他是韩宗室子弟,与曾经韩王有血缘关系。
虽然没有毁其宗庙,可韩伯子女在韩伯到高平后就被蒙毅看护起
,又无私产,如今也不过是公大夫,连些县令都不如,更无私产,又怎可称为国之虎?”
韩非根本就没想过顾衍爵位如此之低,虽然在秦国公大夫已经可以被称为高爵,可这只是赐给民高爵,对于世代公亲贵族顾家来说都有些折辱意味。时间,不知道该说什。
顾衍看不到两人表情,自顾自继续说,“毕竟某只长于内政,对军事窍不通,又因身体原因无法上战场拼得军功,所以爵位不高。秦国自上到下都尊崇秦律,就是某为丞相也要遵守。先生之忧,毫无道理。”
话里话外都在暗示两人,秦国以法治国远不是韩国那样混乱体制可以比拟。
在炫耀完后,顾衍笑着转移话题,说起两人最关心事情,“王上仁慈,并不屠戮败军之国,相反只要官民视秦王为王,遵秦律,便会依照秦之法帮扶鳏寡孤独,派农官教导田业,分发农资。韩伯仁义,才使韩国故地免受战火之苦。”至于那如今韩伯安究竟是不是真为民着想,才选择投降,这就不住顾衍考虑范围内。
“至于尔等”
顾衍笑着说,“秦国在每乡都会建设书院,不□□份高低,凡十五岁以下孩童都可报名入学。学成后再读《为吏之道》便可调派为基层亲民官,若是政绩优良,可入咸阳读太学,升为中央官吏。或者在书院毕业后继续学习,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为高官。”在张平注视下,他补充道,“书院前三年为通类教育,不论擅长与否都要习读,三年后可按所长选学科目,再学成后会按所长分派官职。”
顾衍招手让甘罗把早就印好书院招生简章拿上来,这是他早就给六国遗族准备好,现在刚好给韩国遗贵们用上。
甘罗将大叠招生简章放在张平案几上,说,“条件都在这上面,就拜托张先生给韩地遗贵们解释分发。”
张平早就听说过秦国这个制度,来前最忐忑便是秦国可能会不愿意让他们这些六国贵族为官,禁止他们科举。如今有顾衍承诺,他松口气。至于那所谓招生简章上要习秦字秦律,用秦衡等等要求,在他看来都不是什问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