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高窟壁画中,还有许多表现忠孝内容
故事,“目犍连救母”就是常常出现
题材。这个故事贯穿
主题就是“孝道”。这些壁画呈现出佛教在传入
时候,它所要努力解决
第二重非常尖锐
矛盾—佛教和儒家之间
矛盾。佛教主张“沙门不敬父母”,认为家庭和世俗社会是痛苦与烦恼
根源,只有脱离社会和家庭,方能得到解脱。而中国传统
儒家则主张孝。
个人如果背离父母,不顾家庭,剃度出家是不孝
表现。所以,要想解决佛教
出离和儒家孝悌观念之间
矛盾,只有把儒家
忠孝思想纳入佛教
范畴。
中国不仅善于吸收改造异域传入佛教艺术为
所用,而且还发展创造
中国特色
佛教艺术,创造
中国自己
经变画和佛教史迹故事画。佛教作为外来
宗教,为
在中国发展,也充分利用
文学和艺术
手段来传播其教义。
临摹需要达到无之境
临摹是敦煌艺术保护和研究工作中个极为重要
工作,壁画和彩塑
临摹品
方面自身拥有文物价值,另
方面临摹本身就是
种保护和传承。
常书鸿先生就非常注重临摹。敦煌文物研究所建立之初,研究工作首先从壁画和彩塑临摹开始。20世纪50年代,在段文杰先生
组织和领导下,研究所
画家通过刻苦学习、研究、探索,使壁画临摹从形似到神似,从局部临摹到大幅、巨幅壁画临摹,进
步到对原大整窟
成功临摹。七十多年来,经过几代人在大漠戈壁极端艰苦
环境中潜心钻研和实践,使敦煌石窟艺术
临摹工作取得
重大
成绩。截至目前,共完成原大复制洞窟13个,壁画临摹品2000多件,彩塑临摹品30多身。这些高质量
敦煌壁画和彩塑
临摹精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为弘扬敦煌艺术起
重要作用,为加强文化交流做出
积极贡献。
些人把临摹看得很简单,认为临摹不就是“依样画葫芦”吗,那有什
难
啊?其实不然,要真正把
千年敦煌壁画原作
精、气、神画好,是极其艰难、极其不易
。早期临摹敦煌壁画还没有标准和要求,画家们面对洞窟中画幅巨大、内容复杂、时代不同
壁画,究竟该怎
临摹,尚无经验。经过段先生这些老
辈
敦煌艺术家
潜心研究和探索,才逐渐形成
临摹敦煌壁画
标准和要求。
20世纪50年代来到莫高窟参与临摹工作画家,大多有着绘画
功底。
般来讲,艺术家都渴望在绘画中表达自己
性情和个性,尤其是深受西方绘画技巧影响
人,他们对佛教壁画
线条是陌生
。为
忠实于壁画
原貌,首先要求临摹者锤炼描线
技巧,因此每个初到莫高窟
年轻画家,都必须在老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