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大体以铁线描为主,辅以兰叶描及少量折芦描,另有少量
钉头鼠尾描。铁线描非常流畅、匀称和遒劲,根据不同
表现对象,恰到好处地把握
虚实、轻重、疏密、徐急,富于变化和韵律。据考证,画工所用
画笔以西北盛产
黄羊尾毫所制,这种羊毛柔软而有韧性,绘画效果特别好。张大千评论榆林窟西夏壁画时说:“其画派远宗唐法,不入宋初人
笔,妙能自创,俨然成
家。”可见榆林窟西夏壁画
创新精神和艺术高度。
壁画所采用颜料品种比较简单,不过赭红、铁朱、黄丹、石绿及黑白等几种而已,就连历代常用
青蓝色都罕有使用,更没有描金、贴金、沥粉、堆金等特殊工艺
踪影。但是画师们善于运用颜料之间
搭配和关系,在简单中求其变化和韵味。这都仰赖画师高超
晕染技巧,有西域
凹凸法,有汉画传统
晕染法,还能够灵活地融合两种画法,例如文殊、普贤经变画中
菩萨、天王、童子
面部、手臂以及衣褶处
晕染。因此,时隔八百余年,
们依然可以感觉到当时颜色和水分比例
恰到好处。特别是
些佛像
背光敷彩,以及花边
敷彩,还运用
“叠晕法”。正是灵活多样
敷彩及晕染法,让简单
色彩呈现出丰富和灵动。
永不停息自由飞舞
莫高窟最典型独特、最受人喜爱艺术形象就是“飞天”,敦煌石窟里有各种各样千姿百态
“飞天”。敦煌飞天总计有四千五百余身,他们以飞动
身形、婀娜
舞姿、缥缈
仙乐、芬芳
鲜花,生动形象地向世人和众生展示
如来世界
胜景,五音繁会
世界,鲜花盛开
阆苑仙境。
西方绘画对飞翔刻画,主要是借助用翅膀飞翔
天使来表现。敦煌隋唐以前壁画中也有
部分“飞天”,两耳上竖过头顶,裸上身,着短裤,两臂生羽毛,飞翔于天空中,
们称之为“羽人”。这种形象
羽人早在汉代画像石上就已大量出现,是中国古代神仙信仰中引领凡人羽化升天
仙人。可是这种特征
“飞天”在隋唐以前
壁画中,就已披上
佛教飞天
大巾,穿上
长裙,似有与佛教飞天结合
趋势。隋唐以后,很少出现带有翅膀
飞天。
敦煌最有代表性飞天是无羽而飞
飞天。飞天
飞翔并不依靠翅膀,而是靠迎风招展
几根彩带,是用线表现出来
飞舞,通过缠绕在手臂上
飘带来呈现出轻盈飞翔
姿态。敦煌飞天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交融汇合而成
,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
结晶。
敦煌飞天作为种艺术形象,其形象有印度神话乾闼婆、紧那罗
影子,有中国神话西王母、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