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这天他罕见地与儿子纪泽谈到出处进退之道,为大功告成之后仕途选择做准备。他说,争饷事导致他愁肠九回,与沈葆桢争执如果不胜,则怕缺饷导致功败垂成;如果获胜,则自己手握重权太久,已经导致朝廷和各省怀疑擅权贪利,此时更加令各处怀疑自己过于专权霸道。反复思考,只有个办法,那就是告病请退,回家休息二三年。如果太平天国战争顺利结果,他终老于山林之中,不再复出,那对公家,对个人都是幸事。
朝廷虽然偏袒沈葆桢,但曾国藩说金陵如果饷银不继恐怕决裂话,对朝廷当然也不是没有震慑作用。所以数日之后,朝廷又发来道公文,将李泰国所购轮船退款五十万两拨归曾国藩使用。“以金陵功在垂成,而饷需短绌,竭力筹济,以期迅速蒇事。着即照所请,将该衙门总税务司赫德所呈上年奏拨轮船回国经费等项银五十万有奇,如果均系实存,即全数拨归曾国藩军营充饷。”(41)
五十万两轮船退款中二十万两尚存上海、九江等关,可以立刻提取。此外,曾国藩还得到李昭寿捐款三十万串,乏饷问题才基本解决。(42)但是曾国藩却已经明确将来功成身退想法,为将来裁撤湘军埋下伏笔。
对于沈葆桢忘恩负义,曾氏大营所有人都义愤填膺,他们纷纷说,如果朝廷设个“绝无良心科”,沈定取得第名。曾沈二人至此也彻底决裂,形同陌路,多年不通音信。直至1867年沈葆桢出任福建船政大臣时才又有偶尔联系,但书信疏淡,门面敷衍而已。
军饷问题暂时解决,但是曾国荃还是拿不出什可以迅速攻下南京办法,曾国荃情绪焦躁,因为常常生气,身体越来越差,“肝病已深”(43)。给曾国藩书信中也常有“词气戆激”。
曾国藩封又封地写信劝慰曾国荃,要求他放宽心胸,不要把得失看得那样重。曾国藩说,天下气运,自有天意做主,像攻下南京城这样重要历史节点,时间掌握在上天手里,而不是他们兄弟手里。因此,只要尽人事,就可以心地坦然。
青年时代曾国藩是“人定胜天”主义者,非常推崇意志力量。他认为人意志是无所不能:“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谁能御之?”(44)在湘军连获胜仗之际,曾国藩对自己主观能动性相当自负。以为“天下事,果能坚忍不懈,总可有志竟成”(45)。
但是从经历咸丰七年(1857)被皇帝罢黜回家大挫折后,“天命”二字开始出现在曾国藩辞典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他悟到,人力其实是很弱小。
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