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开式窗户高塔;那边是教堂尖顶及其上面圣母雕像;马与战车雕像;那边曾经豪宅如今已经破败,其中有些又经过翻新改建成个个单身套间;那些远近高低,参差错落圆屋顶环绕着天空,仿佛在证实这座城市如天后朱诺般女性魅力。这些带有拱肋圆屋顶因时间和光照变化呈现出不同颜色,白色、粉红色、紫色交替变化,其上是灯笼式天窗,最顶上则是更小圆顶。
《文学机器》收录卡尔维诺从1955年至1980年间撰写大约40篇文章。该著作封面插图是斯坦伯格画作。
“[……]现在,可以将这些文章结集成册,如此,可以重读这些文章,也可以让大家再次阅读它们,以此让它们停留在属于它们自己时空里;与它们保持适当距离,以便可以在正确光线和视角下审视它们;重新追寻主观与客观转变和延续脉络;理解所处位置;至此切尘埃落定。”(1980g)
卡尔维诺在罗马家中书房。
由日本东京松籁社出版《帕洛马尔》日文版。
那些徒步或乘车穿梭在城市石子路上人是看不到这些。但是,从这上面往下看,给人印象就是,真正地壳就如这石子路般凹凸不平但很坚实。不过,地壳上有深不见底裂缝、大断裂带、坑洞、火山口,这些边缘看似松果片片鳞片,人们不会追问它们深处究竟隐藏着什,因为表面上景色已经如此丰富多彩,足以让人头脑里塞满各种信息与含义。(1983h)
1980年,卡尔维诺将他些文章结集成册(即《文学机器》),在对作品进行介绍时,他以贯祛魅式口吻写道:“社会表现得如同衰竭、滑坡、坏疽(或者就像日常生活般,表面看来没有那灾难深重);分散在裂缝与断层中文学得以幸存,并且意识到,任何崩塌都不是最后次,无法避免再次发生崩塌可能。[……]他没有因此而丧失勇气,而是努力去理解、建议和创作。相反地,他个特征越发明晰,那就是对复杂性、多重性、相关性、多面性感受,从而在作品中呈现出种执拗困惑态度。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特征从开始就有显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卡尔维诺在巴黎阿波利奈尔半身像前。
如今已步入花甲,已然明白作家任务就是做他力所能及事情:对叙事作家而言,就是讲述、描绘、虚构。多年来,已不再设定该如何写作条条框框,宣扬种文学或另种文学有什作用,万你想写内容完全不同呢?花些时间才明白,意图并不重要,重要是实现什。所以,这份文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