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苏纪之在香港因肠癌病逝,张幼仪决定移居纽约,靠近自己家人。她在1989年于公寓中去世。
她死前强调
不再那轰轰烈烈。
1947年底张幼仪全家因事到北京,当时林徽音重病住院,刚动割肾大手术,托友人找到张幼仪,说希望可以见面。张、林两人名字因为徐志摩而扯在起大半辈子,但二人从未碰面,以林徽音当时病情来说,这很可能是她最后请求。
张幼仪领着儿子和孙儿、孙女到医院看林徽音。据她回忆,当时林徽音身体极弱,大家没有说话,但林徽音很仔细地看着她。
“她到底想看什呢?也许是看人长得丑又不会笑。”——这是张幼仪话,话背后藏着几十年苦涩。徐志摩当年为这位新女性而抛弃她,不管她后来如何成功,心里伤痕始终没有平复。
反过来说,张幼仪领着儿孙到医院,潜意识里又是否有点示威味道呢?是否以此表态:丈夫虽然为你强迫离婚,但婚姻在儿孙身上得到延续?
至于林徽音为什想见张幼仪,是否像张幼仪说,是想见徐志摩后人呢?按张幼仪本人回忆细节,似乎不是,因为林徽音请求见是她,不是她儿孙,林徽音在病床上仔细看着也是她。
要是把徐志摩行为归罪于林徽音,简直等于古代说“昏君无罪,罪在女人祸水”,无稽得很。可是林徽音面对死亡而求见张幼仪,可见她对张幼仪被弃之事直耿耿于怀,是否有“虽不杀伯仁”感受呢?可惜张幼仪带着全家来探病,假如林徽音有话想说,当着孩子们面,也就不好说。
国共内战末期,上海解放以前,张家人纷纷离开,张幼仪也不例外。她定居香港,1953年与邻居苏纪之医生结婚。当时她儿子家已经移居美国,她征求儿子意见:“母拟出嫁,儿意云何?”既有夫死从子意味,也有落落大方气度,在旧传统和新规范之间达到平衡。
对她第二次婚姻们知道不太多。苏医生也是离婚人,带着四名子女。他早年在日本留学,要在香港执业话,得先通过当地考试,难度很高。张幼仪回忆说,他在这上头下过苦功夫,后来在香港岛跟九龙都有诊所;据宋淇夫妇所知,他是当时妇科名医。张幼仪简短叙述说明两点:第,她佩服丈夫择善而行意志力;第二,她说两人在生活上有共同话题。相对于徐志摩,苏纪之该是个好丈夫。
1967年,张幼仪与苏纪之重游欧洲,除柏林、伦敦、剑桥等地外,两人特别到沙士顿行。对她来说,这个地方除见证她年轻时段困苦生活外,应该还有更深意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