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奏
朱安和旧中国很多中上家庭女子样,从小被教养成个切合传统要求典型:脾气和顺,会做针黹,擅长烹饪,不识字,小脚。这样女性本来是不会引起公众注意,但中年以后朱安却曾是记者争相采访对象,她在1947年去世时,北平报章也有报道。
为什会有这样情况呢?原因很简单:旧式女性在死后留名,十居其九是因为与她们有关联男人,不是父兄,就是丈夫。
在朱安来说,这个男人是她丈夫周树人,笔名鲁迅。
朱安还在世时候,鲁迅和他身边人视她为份无法推辞馈赠,是他苦恼来源。在朱安死后数十年,她丈夫被放在文学殿堂最崇高位置,可是她名字和存在则成禁区,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逐渐解禁。
写这篇传记目标,是希望把朱安放在主角地位,通过她生,为代饱尝劫难、有口难言女性寻觅她们声音。尽管如此,其实能做,也不过是在有关她丈夫记录中搜索隐藏在字里行间丝丝痕迹,拼凑出帧并不完整画像。
早年生活
清朝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绍兴城户姓朱商人家中添个女孩,取名为“安”。她虽然生于王朝末世,但在那个年代,富裕城市如绍兴仍然相信,传统生活方式和制度是唯可靠而又可行。虽说太平军横扫江南时候,曾经占领绍兴达年半之久,但到朱安出生时,旧传统和旧制度似乎又安安稳稳地立住阵脚。
朱安童年在母亲和家中女眷、女仆膝下度过。朱家在绍兴水沟营丁家弄大宅由两栋房屋组成,每栋三进,里面庭园、池塘、花圃和大大小小房间,足以让个年幼孩子感到自成天地,别无所求。有时候长辈也会带她出门,譬如随着母亲回娘家,又或是在节日看庙会社戏。每次出门,朱安总可以体会到绍兴特有悠闲步伐:在这个水乡,大家常用交通工具是乌篷船。朱家虽然从商,但也有几分书香——朱安祖父中过举,在扬州当过小官,因此家中当然有个书房。不过书房跟朱安没什关系:在保守家庭,如果已经有男丁,女孩几乎是没有机会念书。在朱家眼中,朱安弟弟才是这个书房未来主人翁。
女孩子没有机会经历拜师入学这人生分水岭,却另有份仪式等候着她们。朱安四五岁时候,有天被带进个小房间,大人让她脱鞋袜,把脚浸在盆暖水中。过会儿,她妈妈和两个女用人或亲戚把她按住,拿出特别编制长棉布条,把她四只脚趾向脚底屈折,用湿布条层层地裹起来,接着又把她脚跟拼命往前拉,这样就裹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