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
最近有个很流行观点认为,制造业不再重要,因为们已经进入后工业社会(post-industrialsociety)。
在工业化早期,很多人都认为制造业会直增长下去。在很长段时间里,确实是这样。在产出和就业上,大部分国家制造业占比都是路上升。然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些国家出现去工业化(deindustrialization):制造业占比下降,服务业占比相应上升,不管在产出还是在就业上,都是如此。这激起对后工业化社会讨论。许多经济学家认为,随着收入增长,们在服务业上新增需求,如餐饮、国外旅行,会多过新增制造业产品需求。制造业产品需求相对下降(产出和就业占比下降),使得制造业地位不再举足轻重。
20世纪90年代,由于网络发明和所谓“知识经济”兴起,“后工业社会”说法流行起来。许多人认为,现在重要是生产知识能力,而不是生产物品能力;高附加值知识型服务,比如金融和管理咨询,未来将会成为那些正在去工业化富国主导产业。而制造业——或者说传统实业(the“bricksandmortar”industry)[7]只能算二流经济活动,应该移到劳动力廉价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
最近连些发展中国家都被吸引,也参与到后工业经济讨论中。他们开始相信,随着后工业经济兴起,他们能或多或少地跳过工业化阶段,直接通过发展服务业致富。他们向印度看齐。印度向国外提供软件、会计和解读医学扫描图像等服务,被看好会在未来成为“世界办公室”,跟“世界工厂”中国走不样路(“世界工厂”这个封号最开始指是工业g,m时期英国)。
去工业化不意味着生产更少制造业产品
这套论述吸引很多人,包括主要政策制定者,但却很误导人。在就业方面,大部分富国确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或者已经“去工业化”。这些国家工厂劳动力占比确在减少,增加是商店和办公室劳动力占比。在产出方面,大多数(但并非全部)这些国家制造业产出占比都在下降。
但这不表示这些国家制造业产出绝对值就下降。占比明显下降,大部分是因为制造品相对于服务价格降低。这多亏生产率快速提升。只要想想电脑和手机价格就好。跟理发或去餐厅吃顿饭价格相比,电脑和手机价格直在下降(而质量在上升)。如果考虑相对价格影响,不同部门产出占比按照不变价格(constantprice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