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上,尤其是在危急时期,只还有那些黄口小儿对这位女歌手感兴趣,只有他们惊讶地观看,她怎样撮起嘴唇,从小巧玲珑门牙缝里喷出气来,在欣赏她自己发出声音过程中渐渐倒地并利用这种倒地机会,以激励自己去获取新、她越来越无法理解成绩,但是那固有大多数听众却已经——这是显而易见——自顾自地沉思起来。这个民族在这里战斗之间短暂间歇里做着梦,这情形,就仿佛每个个体肢体松动,仿佛心神不定者可以尽情地在民族温暖大床上伸展下身子。约瑟芬口哨声不时传入这些梦中;她称之为珠落玉盘,们称之为声如裂帛;但是,不管怎说,这里是吹这口哨恰当场合,别什场合都不行,譬如音乐就几乎不会有这样机缘。这口哨声里有某种可怜短促童年东西,有某种失去、再也不会重新找到幸福,但是其中也有某种日常现实生活,有今日生活中小小、不可理解但存在着和不可抑制欢乐情绪。而这切确实不是用高亢声调,而是以轻柔、耳语般、亲切、有时有点沙哑声音表达出来。这自然是种口哨声。怎会不是呢?口哨是们这个民族语言,可是某些同类终生吹口哨却不知道这点,但在这里吹口哨却摆脱日常生活桎梏并且也使们得到短暂解脱。当然啦,这种演出们不愿意错过。
但是从这里到约瑟芬所断言她在这样时期给们新力量云云,却还有段很长路程。当然是对般公众而言,对约瑟芬谄媚者来说又另当别论。“怎会不是这样呢?”——他们厚颜无耻地说——“对观众,尤其是冒着迫在眉睫危险,还能作别解释吗?这种情形有时甚至已经妨碍采取充分而及时措施来防备危机。”唔,后面这句话不幸倒是说对,然而并不能给约瑟芬增添光彩,尤其是如果们补充说明这样个情况话:每逢们集会突然遭到敌人冲击,们若干同类不得不因此而丧命,约瑟芬,这个罪魁祸首,对,也许是她用她口哨声引来敌人,她却总是有最安全藏身之地,总是在她追随者保护下头个悄悄地飞快溜之大吉。但是这点本来也是大家都知道,约瑟芬下次任意在某地某时演唱时他们却还是又急急忙忙赶去。从中可以推断出:约瑟芬几乎是不受法律管束,她可以为所欲为,即使这会危及全部落;她所做切事都会得到宽恕。假如情况是这样话,那约瑟芬要求也就完全可以理解,是呀,们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把这个民族会给她这种自由,把这件异乎寻常、不给任何别人、其实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