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份诏书颁布于1103年四月初九,“诏焚毁苏轼《东坡集》并《后集》印板”。[68]根据南宋份史料记载,有个*员提议并销毁苏轼文集印版,也获得批准。[69]接下来,四月二十七日颁布份诏书就不仅局限于苏轼著作,而是下令焚毁“三苏集”(即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以及他们父亲苏洵),苏轼门下弟子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和马涓文集,以及范祖禹、范镇、刘攽和僧文莹些著作印版。[70]
关于这些圣旨实施情况记录不多,直到徽宗统治后期才出现些。根据份史料,1123年七月,皇帝下诏除毁在福建发现苏轼和司马光文集印版。另份资料记载,次年,也就是1124年,徽宗下诏说:“朕自初服,废元祐学术,比岁至复尊事苏轼、黄庭坚;轼、庭坚获罪宗庙,义不戴天,片纸只字,并令焚毁勿存,违者以大不恭论。”[71]
引起这份再次提出警告诏书原因也许是,有人发现蔡京最小儿子蔡絛写本诗话著作(译按:《西清诗话》),将元祐党人苏轼和黄庭坚列为重要诗人代表。这件事导致后果是,1123年九月,蔡絛被革去所有官职和称号。[72]
这两件事说明个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反对“元祐学术”法令形同虚设。至少在蔡絛这件事上,惩罚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蔡絛在年之后就被重新任命官职,并作为他父亲代表回到三省数月。
苏轼及其追随者著作自此之后是否就很难找到呢?史料中几乎没有这样记载。也许徽宗z.府根本没有太多能力去执行他命令。显然,上述这些人著作都保存下来;相反,徽宗大多数重要*员文集却没有存世。
扩大太学
徽宗开始公布他不希望在z.府任职几百人名单,几乎与此同时,他也为数千人提供进入太学机会,使这些人有机会通过太学升舍法进入朝廷效力。与元祐党人黑名单代表大棒政策相比,太学教育可以视为种胡萝卜政策。如果这两种政策都能收到预期效果,就很容易在朝中安置些支持新政*员。
宋朝初期,朝廷主办学校教育就开始,在1043年范仲淹倡导“庆历新政”和1069年之后王安石变法中,它直是改革议程中重要组成部分。[73]神宗统治时期,新法对汴京z.府教育制度进行重组,在太学推行不同等级升学三舍法。徽宗政策将这制度推广到全国,从而在这方面又前进步。
蔡京升任宰臣后,很快提出他教育改革计划。1102年八月二十二日,蔡京向徽宗呈上份包括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