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比如喜欢细嚼慢咽还是狼吞虎咽,不仅是通过观察家人朋友怎吃而学来,部分也与基因相关。这也包括对某种食物比如沙拉、零食、香料和大蒜喜好。对世界范围内双胞胎研究也表明,人们规律运动频次也和基因密切相关。[19]创新性跨国双胞胎研究显示,拥有肥胖基因人也有让他们比天生苗条人更不爱运动基因,这也凸显出胖人想减肥时面临额外压力。基因和身体联合起来阴谋作对,让减肥难以进行。
节俭基因
在很长段时间里,能更好阐释人们体重为什迅速增加是上世纪60年代节俭基因(thriftygenes)假说。[20]这假说提出,在过去大概3万年里(就们祖先离开非洲时间而言,这是个相对切近过去),人类从诸如小冰河期或是为寻找食物被迫长途跋涉等灾难中幸存下来,但大量人口因疫病和饥荒而死。其中个例子是为寻找食物和宜居地跨越重洋太平洋岛民,航行途中人口锐减。假说提出,那些事先有足够脂肪储备并且在途中保持体重人是最可能活下来(有时候靠吃掉瘦些同伴)。脂肪可作为能量来源让人们免于挨饿,在文献中多有报道。[21]当剩下人到达梦想中土地时,瘦些人都死去,而岛民后代在自然选择下拥有储存脂肪基因。
这个假说貌似很有道理,因为世界上最肥胖人来自瑙鲁、汤加和萨摩亚群岛等岛国,他们是在环境变化、周围有大量充足易得食物而又缺乏动力去运动情况下发胖。非洲黑奴被运到美国途中高死亡率也被用来解释如今非裔美国人高肥胖率。任何国家之间肥胖率差别,因此也都可以被解释为他们处于从食物匮乏到富足不同发展阶段。假说提出,其实们都是少数几个从饥荒或气候灾难中幸存下来族群后代,因此许多人都继承曾带来优势节俭基因,但如今它们反倒引发肥胖问题。
但这理论存在重大缺陷。首先它假设大部分时候们祖先都只有仅能果腹食物,旦食物有剩余就会很快长胖。但他们总是缺少食物、少有剩余这假设可能是错,对历史上和现在以采猎为生人研究表明,大部分人都有足够食物可吃。这合情合理,因为人们曾经是以50~200人组成迁徙群体形式生活,群体中人身材、年龄和所需食物都大不相同。这意味着,如果大多数时候都有足够食物给体型最大和最困难人吃,那其他人肯定有吃不完食物。
节俭基因理论也假设,使人免于饿死是节俭基因通过演化选择而被保留下来主要原因。但实际上和当今发展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