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如今海明威炙手可热。其他行业特使突然开始和他交往,试图摸清欧内斯特·海明威——这位“迷惘代”统领者和代言人潜在商业价值。咨询和邀请如雪片般飞来。1927年2月,身处格斯塔德海明威写信给柏金斯,说他需要有人帮他应付所有邀请信函。[12]单单在杂志领域,他就收到《纽约客》、《名利场》(两年之前,这家杂志还拒绝海明威投来篇斗牛题材讽刺短篇)、《时尚芭莎》(Harper'sBazaar)以及不少其他杂志约稿信。《大学幽默》(CollegeHumor)也低声下气地邀请他。海明威开始征用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经纪人,但是这些工作对个人来说实在不堪重负。给海明威干活人越来越多,他自己都理不清。
“现在在英国有两个出版商,在丹麦、瑞典、法国和德国各有个,然后显然,在英国有两个代理人,在德国还有个(他们都是自己找上门来,没有聘请他们,最后会按比例结算费用),在法国至少有两个(都是自愿为工作)。”1927年晚些时候,他在写给柏金斯信中说。“所有这些大好人都喜欢给拍电报,需要花些工夫去回复,整个上午工作都被打乱。”[13]
百老汇和好莱坞也是他追随者。小说出版后没过几个星期,柏金斯就告知海明威,有两位“电影人”来询问《太阳照常升起》电影版权事,不过他提醒海明威,如果小说真要改编成电影很可能需要做大量改写。家著名百老汇公司发来邀约,柏金斯也建议他慎重对待。
“除去那些电影人,这些人是世界上最古怪、最难以预料。”柏金斯告诫海明威。[14]
海明威决定,如果价格合适,古怪难测行为也是可以忍受。
“()不在乎他们怎改,”他告知柏金斯,让对方进步去商谈,“认为你可以把电影改编权卖出个不错价钱。”至少三万美元,在海明威看来是个不错价格。“尽力搞些钱吧。”他叮嘱说。[15]
菲茨杰拉德预言电影版权谈判是不会有结果。“《太阳照常升起》不会被拍成电影,除非它成功曝出什大丑闻。”他对海明威说自己预测。[16]他是对。即使《太阳照常升起》着实披露巴黎、伦敦和纽约精英群体中些难以示人事,它还是花30年才被搬上银幕。[17]
无论如何,单凭这本小说,海明威名字就遍布大街小巷。他终于结束被人冷落生活,他生平被加入本名人录中。
他告诉菲茨杰拉德,“《名人录》寄来张表格让填”,但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