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们所称道。清新淡雅石青,宁静素雅,散发出
种深旷清净
意境,观者仿佛可以立刻丢弃心中
切杂念,遁入
个圆空妙明
境界。画师把远离尘嚣
情趣和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相传唐代名画家周昉特别擅长画水月观音像,诗人白居易看到后惊叹不已,并为此属诗:“净绿水上,虚白光中,
睹其下,万缘皆空……”榆林窟
水月观音画像,大概可以让
们体味到周昉
画意。
榆林窟第3窟西壁门北侧文殊变绘于西夏时期。无论从绘画水平还是艺术价值来说,这都是敦煌石窟同类题材中
杰作,反映
西夏时期
宗教艺术水平。这
幅文殊变描绘
大小十余人,衬托以秀丽山川和茫茫云海构成
神秘山水风光。[7]画面远处
背景,群峰耸立,奇石突兀,山峦楼宇隐现于环山烟云之中,呈现
《华严经》描绘
文殊菩萨
道场—清凉山。
文殊师利菩萨居于画面中心,手持如意,安详地坐在青狮上,体态丰腴、俊雅,神情坚毅、沉静,衣带随风飘起。为文殊师利牵狮
人被称为“昆仑奴”,他紧勒缰绳,眼盯青狮,身向后倾,自信地驾驭着青狮。智慧、威猛
青狮足踏红莲,步伐劲健。文殊菩萨周围有头戴通天冠,冠带长垂,身穿青绿大袖皂袍
帝释天,有高冠峨峨、捧持财宝
毗那夜叉,有类似道教中“铁拐李”
婆薮仙,众神仙神情怡然、错落有致地簇拥在文殊周围,在云雾茫茫
空中,疏疏落落、气象庄严,汇成
渡海行列。
这幅文殊变以大幅水墨山水为背景,以散点透视
方法,将不同角度
人像和景物在同
平面和空间中自然地表现出来,以咫尺之图,写千里之景,体现
这
时期山水画技法
最高成就。从绘画
技法来看,线条
勾勒描绘中有表现丰满而有弹性肌体
铁线描,有表现衣饰纹理
折芦描,有连绵多变
兰叶描,有表现丝绸质感
行云流水描,也有表现发须飞扬
高古游丝描,多种勾线
技巧炉火纯青。加之大量地运用
素白底色和白描手法,敷色单纯,略施晕染,在总体淡雅清幽中透露着
种内在
安详和庄严,深得两宋山水画和人物画大家
笔墨神韵,堪称古代山水画
杰作。
西夏第3窟东壁南侧《五十
面千手观音》壁画,可以说是敦煌石窟壁画中反映科技史
杰作。画工在观音
每只手中描绘
件当时社会生活中
物品,这幅壁画为
们留下
许多工农业生产工具及其他物品
形象,而且大都是左右对称,绘画两幅相同
画面。其中《酿酒图》和《锻铁图》最为有名,受到国内外科技史学家
珍视。
榆林窟第29窟是西夏石窟中唯有营建年代、完整供养像和题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