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还有美术馆许多事。总之,推介木心,但不评论。诸位要是愿意,先读他,慢慢来。
《新周刊》:目前是这个时代认知和接纳木心个节奏?
陈丹青:不知道是不是。如果是,会旁观这个节奏。
《新周刊》:这个“太早”里面又有种“太迟”,所以木心说自己“生都是错”。
陈丹青:他在每件事上都错位。和市面上新老作家比,木心被阅读资历太浅太浅。此事足够荒谬,足够动人。
着呢。出面嘲骂算老实,阴暗角儿,默不吱声。“w.g”后,八十年代,大家倒是蛮真心,醒过来,忽然发现咱们还有沈从文、张爱玲、钱锺书……都不知道,大热,大谈。再后来就拼命找,会儿找出个,会儿找出个,陈寅恪啊,顾准啊,张中行啊,回国时正在大谈季羡林、文怀沙、王世襄。
《新周刊》:这种寻找,打捞,是们被唤起主动性?
陈丹青:正相反,们这才明白几代人多被动。们是没有记忆群体。八十年代开始翻箱倒柜——沈从文等等曾经是名作家,生生给埋,再挖出来——好,现在大概搜光,你很难找到个人,从清末到九四九年,们完全不知道。
重要不是找老人,而是寻找被切断来源,找到们自己方位。
《新周刊》:这也是当今时代病啊,怀疑切,始终抱着怀疑态度看切。
《新周刊》:看《文学回忆录》和之前看木心八种感觉不同,会替木心觉得委屈,他太该被更多人知道。
陈丹青:世面多势利,市场多无情!出书没人叫叫,据
陈丹青:不,不是怀疑切,而是不相信。如果是怀疑就好。所谓怀疑,是指怀疑那些众人历来相信确认大事理。不相信,是受够骗,连自己也不相信——怀疑者有本钱。们除再被骗,还有什?
《新周刊》:换句话说,有A,才能怀疑B。
陈丹青:“有你说那好吗?算吧!”这就是推介木心时许多眼神递给讯息。难怪。大家给骗够,突然你扔出个人,告诉他,你可以相信,他本能是:No,炒作而已。最近还有人说,推介木心是陈某人“投资股”。你瞧,这是怀疑吗?
《新周刊》:那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庸人之心度天才之腹。
陈丹青:目前为止,还没评论过木心文学绘画,篇没写过。眼下和你谈,也只随口讲讲,不是评价。过去十多年,第要安顿先生晚年,说服他回来,第二是让他看到自己书在祖国出版,第三是他病与死,都要在场,第四,就是弄这本笔录,第五,这些日子做木心逝世周年专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