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楼来到书房,吩咐
小艾帮自己泡
杯咖啡之后,陆舟便坐在
书桌前,将从实验室带回来
草稿纸平铺在
桌上。
“根据原始模型设计实验流程合成
材料A密度较低,在沉积之后形成
蓬松
团状物质,且碳纳米管
直径极度不均匀……”
“而造成这样结果原因应该是单体丙烯腈经自由基聚合反应不充分,形成
大量中间产物,导致第三阶段反应进行不充分……最后形成
那个泡沫状
混合物质。”
“啧啧,有趣。”
让陆舟产生兴趣倒不是那团泡沫状
混合物,而是他在对计算模型进行修正时,发现
些非常有意思
现象。
尤其是碳纤维等等系列石墨衍生品种
增强复合材料。
这种材料不但在理论上有着广阔想象空间,具体到计算材料学
研究上面,更是他
老本行
。最开始他做计算材料学研究
时候,就是从碳材料开始入手
。
因此,这个任务对他而言,可以说是点难度都没有。
简直就像是白给样!
从王清平教授实验室离开之后,陆舟没有在金陵高等研究院多做停留,而是径直返回到
家中。
杨氏模量≥2.1TPa,破坏强度≥80N/m……
单是从这给出系列参数来看,陆舟第
时间想到
便是
根抗拉强度非常大
缆绳,再接着想到
便是用在汽车或者航空航天设备上
抗冲击涂料。
至于这玩意儿可以用在哪里……
那用处可就多着。
单说做成缆绳来用,往天上看便可以用在空间站上,作为固定散热板和太阳能板牵引绳,放到地面上看可以用作工程设备
悬吊材料,下到海里更是能够作为航母甲板上
阻拦索。
先前在对照着实验结果修改那个数学模型时候,他
脑海中忽然产生
些关于计算材料学理论研究方面
想法。
也许是因为数学和物理学双双升至LV10缘故,陆舟发现自己对于数字以及物理现象
敏感,已经到达
出神入化
境界。
即便只是条微小到几乎可以忽略
线索,在他
眼中也能够被无限
放大,变成可以被双手触摸
钥匙。
不管这股灵感来自于何处,他此时此刻心中想法都只有
个。
那便是趁着这股灵感还未消散,将它记录下来。
尤其是后者,这玩意儿可不是般
贵。
而这些仅仅只是这种材料用途之
。
陆舟相信等这种高杨氏模量、高破坏强度材料问世之后,
定有无数人能够替他想出,那些他自己都没有想到
用途。
回到研究本身上面。
对于系统给出这个技术标准,陆舟能够想到
最佳选项,便是拥有着高抗拉强度、自重轻、可塑性强
碳基材料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