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已经是十二点,时间已经不早。
就算在讨论下去,估计也讨论不出来什结果。
而他自己,也需要时间去思考,为整个课题找到个行之可效解决方案。
冷核聚变。
上世纪八十年代时候曾经轰动时,然而最终被证明是起学术造假,由美国能源部组成22人专家团调查为整个事件盖棺论定。
虽然直到现在直有人宣称自己解决常温下核聚变问题,但无例外最终被证明要是数据测错,要是蓄意造假。
不管冷核聚变未来能否实现,至少现在它是不现实。
不过李昌夏教授那句话,倒是引起陆舟注意。
正如他从几名研究员脸上表情中读到那样,实验报告反馈出来数据确实并不理想。
中子辐照损伤倒还算良好,LPC-1材料本身自修复性和对中子射线透过性就相当不错,算是完美反应堆材料。
然而问题不是出在中子辐照上,而是出在散热上……
“脉冲点火思路或许是对,但热堆积问题却是个大麻烦,”看着半天没有说话陆舟,盛宪富叹口气说道,“如果采用惯性约束,们材料就必须与上亿度等离子直接接触。哪怕堆芯中心部位参与反应反应物很少,对于反应堆本身来说也将产生不小负荷。尤其是,在太空中们恐怕找不到合适方法排掉这些热量……”
太空虽然温度很低,但因为接近真空,没有空气或者水可以作为异相介质来带走热量,只能以热辐射形式散失热量。
如果能让它反应慢下来,留给堆芯足够时间,将热量通过热交换系统传递到发电部件或者是直接扔出航天器外,这条思路似乎是可行?
只不过,该如何实现这点,陆舟暂时点头绪也没有。
讨论直进行到深夜。
看眼墙上挂钟,陆舟开口说道。
“时间也不早,会先开到这里吧。”
以聚变产生热量而言,如果无法将热量及时带走话,轻则损伤元件,重则航天器整个烧毁或者说解体。
这不仅仅是可控聚变电池问题,也是几乎所有航天器存在问题。般而言解决办法是增加散热板,通过提高表面积方式来加速热辐射。
然而对于核聚变来说,散热板带走那点热量,显然是杯水车薪……
思索很久,李昌夏教授叹口气道:“如果能让可控聚变缓慢进行就好。”
听到这句话,盛宪富忍不住吐槽句:“你干脆说不如让可控聚变能在常温下进行就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