抿口茶,陆舟润润嗓子,继续说道。
“接触这结果还算顺利,们这边简单向他们展示下碳基超导材料技术,并且表示们会在年内完成碳基超导磁体设计。他们对这技术很感兴趣,然后就提出用技术换技术建议。”
潘院士紧接着问道:“德国人同意?”
这是他最关心问题。
当年湳华大学从澳洲国立大学手上弄到H1—Heliac仿星器,除3500万澳元成本以及400万RMB运费之外,还在协议中答应为澳洲国立大学“MAGPIE—II”磁化等离子体相互作用实验
“你这房子买可够大,花多少钱?”
陆舟:“几千万吧。”
潘院士羡慕地感慨句,“看来这锂电池,确实帮你赚不少钱。”
“年都没过完您特地从上京那边赶过来,该不会就是专程来给拜年吧?”端两杯热茶过来,放在茶几上,坐在潘院士对面沙发上,陆舟笑笑说道。
潘院士笑着说:“怎,不欢迎?”
虽然对赫雷罗教授提出课题很感兴趣,但陆舟现在身负可控核聚变工程重任,暂时分不出精力去研究SG—1材料中所蕴含深刻物理意义。
不过直觉告诉他,如果能够通过对SG—1材料中蕴含强关联模型进行求解,说不准可以因此揭示高温超导物理机制,甚至是通过计算得到明确超导态。
般人或许无法理解,但陆舟很清楚。
相比起可控核聚变来说,这项理论工作意义,甚至可以说是更加重大。
因为旦高温超导问题得以解决,无论是强子对撞机还是可控核聚变磁约束装置,工程难度都会得到极大削减。
“怎会?”陆舟笑笑说,“最多只是有点意外。”
“不闲扯,说正事儿,”收敛说笑表情,潘院士在沙发上坐直,看着陆舟,语气认真问道,“你已经和马普学会人联系过?”
陆舟:“算是吧。”
听到这暧昧不清说法,潘院士皱皱眉问:“什叫算是?”
陆舟:“和接触是螺旋石7—X实验室总工程师,至于马普学会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那边暂时还没去接触。”
将这个课题录入高等研究院课题库中,陆舟打算等到有时间时候再继续这个研究。
至于现阶段,在他时间表优先级上,可控核聚变研究依旧处在第序列……
在华国只待两天不到,第三天上午克雷伯教授便登上飞机,匆匆返回德国。
另边,几乎就在克雷伯教授走后不久,潘院士从上京抵达金陵,在钟山国际别墅找到陆舟。
潘院士环视眼客厅,有些惊讶地咋咋舌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