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驭原本不爱出头,也从不争这个名位,
其中道理,事事确都得各有个着落处,这天下才太平。
于是,他不再与人争,更不去强拧,而是瞧人着落处在哪里。你想东,便由你东;他想西,便由他西。顺着人情走,个个都安生。于是,他脸上也渐渐现出母亲那般笑意,人也乐意与他交往。这世间事便是如此,越拧便越拧,越顺便越顺。他越活越泰然,亲族都开始唤他“王如意”。
三槐王家举族迁到襄邑乡村,许多人都在愁叹,王驭却知道,这恐怕是最好着落处,再在这京城耗下去,迟早要沦落无着。就如江州陈氏,门数代同居,到大宋初年,家族人数已达三万七千口,世称义门。然而家产所出,哪里能赡济这多人?朝廷为彰其孝义,每年拨粮两千石,并免去各项税赋。即便如此,到仁宗年间,陈氏仍难以为继,最终分产析居,分作六十多个支系,迁徙各路州。三槐王家尚未全然败落,去乡里,毕竟还有屋可居、有田可依。
到皇阁村后,王驭还年轻,虽然事事促迫,却能沉住气,安顿好家宅。又去向那乡里富户请教,在族中头个寻见些客户,将分得二百多亩地佃出去。如此,家安财顺,倒比在京城大宅时松裕许多。
他又留心向那些老农请教,学会相看地色,也知悉许多农事艺理。从中,他越发领会到母亲高明,这农艺更得依着作物天性,方能样样有个收成着落。
其他亲族见他家计处置得好,都来向他请教。王驭也从不吝惜,尽力帮着出些主意。
族中宗子是王豪,他引着族人迁居这里,自家却常在外头行商。族中毕竟有不少事务得料理,众人又都巴望着王豪给些指引扶助。王豪却素性不拘,哪里管得这些,便在子侄辈里寻三个,替他照应。
自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以来,乡里五户为小保,二十五户为大保,二百五十户为都保,分别选小保长、大保长和都保正副来管领,主掌盗贼逐捕、桥道烟火、词讼斗殴、催督税租等。
王家宗族共六十八户,被计作三大保,于宗族中选命三人任大保长。王豪原也被任命为保长,他也将这职任转给个侄子。他自己则不断经商求利,置买田产。乡中田产三百亩以上为等户,五百亩以上为无比户。辛苦十来年,王豪田产已过千亩,称为无比富强户,被任命为这带乡里保正,他避不过,只得应承,却仍将差事交付给三个大保长侄子。
过二十来年,那辈或老病或亡故。王豪又从孙辈里选三个,分任保长,同时又起代管宗族事务。头个便是王驭,那年他五十三岁,还有两人和他是同辈堂兄弟,个叫王统,个叫王析。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