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集团,牢不可破。
第二个后果是百姓负担过重,导致前述江南诸省严重“浮赋”问题。
早在就任总督之初,曾国藩就开始思考陋规问题。同治元年(1862),江西全境基本恢复,曾国藩与江西巡抚沈葆桢开始减负改革。江西省田赋附加税率,原来是百分之百五十到百分之百七十之间。曾国藩与沈葆桢将田赋附加税率减为百分之五十,所有州县办公等费概在内。
同治二年(1863)五月,江苏大部收复,曾国藩与江苏巡抚李鸿章开始研究江苏减税问题。“将松苏太属漕额,统按原额减去三分之,常镇二府照原额酌减去十分之”(22),合计全省为三十分减去八分。
安徽改革进行得稍晚。1864年,朝廷批准安徽巡抚乔松年裁撤浮费建议。漕粮折色章程规定,漕米除部定每石折银两三钱外,另加八钱上下作为司库提存之款,废止陋规和捐摊等费。(23)
降低附加税必然就要裁减“陋规”。曾国藩与沈葆桢“仿照湖北定章,先将州县切捐摊款项全行停止,馈赠陋规悉数裁革,以清其源,再将各属征收丁漕数目大加删减,以节其流”。
曾国藩预料到改革会遇到巨大阻力。“他担心由于这项计划‘不利于官’,官府会多方加以阻挠。”因此,裁撤陋规必须以*员汰换相配合。“他决心要弹劾那些‘违抗新章’州县*员。”(24)他写信给胡林翼等好友,请他们推荐好官:“唯须得极清廉极勤之州县二人来此,树之风声。”(25)他甚至想把安徽省北部地方官全都换掉,为此写信向胡林翼求助:“皖北州县—皆请公以夹袋中人才换之,侍当附片奏之。”(26)
曾国藩系列举措使*员们贪婪榨取得到定程度约束,对澄清两江地区吏治也起重要作用,有效地促进太平天国战争后经济恢复。
战争停止几年之后,原本被蹂躏得毫无生气江南地区已经重现繁荣,许多地方已经见不到战争痕迹。太平天国战争后,江南经济迅速恢复,减赋政策功不可没。西方传教士目睹太平天国战后经济迅速恢复情况,卫三畏写道:“1865年中国所面临形势”,“其被破坏程度是般人难以想象。然而,恢复速度—居民不仅恢复旧业,而且重建住所,整顿贸易—甚至使那些贯诋毁他们人也感到吃惊,并转而赞誉很被人瞧不起中国文化所显示出复兴活力”(27)。同治九年(1870),曾国藩回任两江总督,经过瓜洲,看到瓜洲港口兴旺景象:“荒江寂寞之滨,今则廛市楼阁,千墙林立矣”(28),回忆起十年前经过瓜洲时残破情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