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顺朝边塞诗人创作队伍,也大大扩展。
从作者身份来看,除文人学者以外,帝王大臣、边将征帅数量也不在少数。大量职业旅行家、冒险家、外交*员、科研学者、洋务商人、移民群体、遣戍流人,也都陆续加入创作行列,使大顺朝边塞诗,呈现出百花齐放特殊样貌。
也使得顺朝边塞诗文风极为多变,不仅涉及边塞雄奇风光、军旅艰苦生活,而且常常有描写旅途冒险、少数民族特殊习俗、探索活动精彩刺激和移民群体融入本地生活等等多样化题材。
魏晋南北朝边塞诗人,大多并无边塞经历,只不过依靠历史典籍和他人转述从事创作。唐代重要边塞诗人,也有相当数量或从未到过边关,或仅仅偶尔涉足边疆。
顺代边塞诗人中,较为知名创作者,则差不多全都有在边塞生活过经验,其中不少人长期驻足边疆海外,甚至亲身参与大量边塞征伐战争。
中国古代边塞诗在唐代达到高峰,然而唐朝以后,边塞诗却出现长期不景气状况。虽然宋元明三代,某些时期,边塞诗某些时期甚至还有过局部繁荣,某些诗人在边塞诗创作上还有过令人瞩目成绩。
但是这七百年来,毫无疑问,边塞诗创作在整体上确实处在个低潮期。
仔细想想这也并不奇怪,宋明两朝疆域范围有限,诗人们缺乏机会见识极西朔漠雄奇景象,也难以参与到跨越千里军事远征行动中,自然便无法创作出堪比汉唐边塞诗。
元朝虽然疆域范围极为广阔,但由于蒙元统治者并不重视汉人文臣,汉臣少有机会参与到这些波澜壮阔远征活动里,自然也就无法留下描绘边塞军旅诗文。
直到顺朝建立,边塞诗不景气状况才得到根本性改变。
可以说,顺朝边塞诗人边疆生活实践经验,远超前代。诗作反映地域也空前广阔,绝不限于西域隅之地。
过去汉唐诗人未曾重点
自从大顺王朝建立以后,由于世祖朝五十年,开国重视边功,多对外用兵,大军穷极西域、北达冰海、西拓瀛洲、南渡大洋,许多诗人跟随大顺军将士步伐,有幸见到域外种种瑰丽不可思议雄奇景观,因此得以留下大量描绘军旅边塞诗文。
边塞诗如枯木逢春,在宋元明三代衰落以后,出现派中兴景象。
顺朝边塞诗繁荣,以诗歌众多和诗人广泛为大特点。
魏晋南北朝留存后世边塞诗不过二百多首,文化最为兴盛唐朝,留给后世边塞诗也不过两千多首。
而顺朝留存后世边塞诗总量,粗略估计,竟然达到五万首以上,达到此前古代边塞诗全部总量以上惊人数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