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是罗伯特·斯塔德勒(RobertStadler)。
现在要介绍最后个摘选。由于兰德女士思维活跃、观点层出,她常常被人问到她首先是哲学家还是小说家。到后来,对这个问题她已不胜其烦。然而,在1946年5月4日关于创造性本质论述笔记中,她为自己做出回答。
看起来,既是个哲学理论家,又是个小说作家。不过,还是后者更令感兴趣,前者只是后者工具,绝对有必要,但只是工具而已,小说故事才是最终。如果没有对适当哲学原则理解和说明,无法创作出合适故事;但对原则发掘之所以令感兴趣,是因为可以在生活里用到发现这些知识。而生活目是对喜欢世界(人和事)创作——也就是说,它
亚(Franciscod'Anconia)——贵族。唯给他挑战和激励人——几乎就是“属于他那种”观众。生活中只要有如此快乐和色彩就足以令人眩晕。
对丹尼斯约德(Danneskjold)——依靠。对于这个不安和鲁莽漂泊者,他是唯代表土地和根人,如同拼命抵达目标,疯狂出海远航后港口——他唯能够尊敬人。
对作曲家——灵感和出色听众。
对哲学家——他抽象结果具体化身。
对神父阿玛杜(Amadeus)——他矛盾源泉。痛苦地意识到高尔特是他切努力终点,个品德高尚人,个完美人——而在这个终点,他方法并不适合(他正屈从于那些罪人,毁灭这终点,毁灭他理想)。
对詹姆斯·塔格特(JamesTaggart)——永恒威胁,神秘恐惧,耻辱,负罪感(他自己罪孽)。他与高尔特并无特别联系——但他有那种持续不断、毫无来由、莫名、歇斯底里恐惧。在他听到高尔特讲话和初次见到高尔特后,他觉察到这种恐惧。
对教授——他良知、耻辱和提醒,时刻折磨他幽灵,对他生说“不”那个东西。
关于以上些注解:里尔登妹妹斯苔西(Stacy)是个小角色,后来从小说中删去。
弗兰西斯科(Francisco)在当时那个年代被拼写成“Francesco”;丹尼斯约德名字为伊瓦尔,大概是沿用瑞典“火柴大王”伊瓦尔·克鲁格名字,后者是小说《月十六日夜》中人物彼扬·福克纳真实原型。
神父阿玛杜是塔格特牧师,塔格特向他做忏悔。牧师本应该是献身善事、始终奉行仁慈道义正面人物。当兰德女士发觉不能令这个人物有说服力时,她告诉,她舍弃这个人物。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