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赵高脆亮应,身影已经
见惯之恶习。《尉缭子》以为,这种依赖援兵恶癖导致
诸多邦国不思自强
痼疾。是以,尉缭提出
个寻常兵家根本不会涉及
论断:量国之力而战,不求外援,更不受制于人。嬴政特意抄录
《尉缭子》这段话:“今国之患者,以重金出聘,以爱子出质,以地界出割,而求天下助兵。名为十万,实则数万。且(发兵之先)其君无不嘱其将:‘援兵不齐,毋做头阵先战。’其实,(援兵)终究不力战……(纵然)天下诸国助
战,何能昭吾士气哉!”而求援与否、援兵出动之条件及对援兵
依赖程度,也是庙堂君王之决策,并非战场将领之谋划。嬴政在旁批下
大大十六个字:“量力而战,是谓自强,国不自强,天亦无算!”
王谋兵事第四:农战法治为治兵之本。
嬴政读《尉缭子·制谈第三》,连连拍案赞叹:“此说直是商君治兵也!大哉大哉!”嬴政所赞叹,是尉缭子明确拥戴商鞅
农战法治论。嬴政自己是《商君书》与商君秦法
忠实追随者,对尉缭
论说自然大大生出共鸣。《尉缭子》云:“吾用天下之用为用,吾制天下之制为制。修
号令,明
刑赏,使天下非农无所得食,非战无所得爵,使民扬臂争出农战,而天下无敌矣!”尉缭之论,明确两点:
是依法治军,是为形式;
是重农重战,是为治军基础。天下自有甲兵,便有军法,任何国家任何大军皆然。但是,自觉地将军法与邦国变法融为
体推行者,寥寥矣!至少在战国兵家著述中,尉缭子史无前例。嬴政感喟不已,在旁批下两行大字:“如此国策,将军不能也,唯庙堂朝廷能行也,宁非君道哉!”
王谋兵事第五:民为兵事之本,战威之源。
自有兵家,鲜有将民众纳入战事谋划视野者。这点,也是尉缭子开
天下先河。“审法制,明赏罚,便器用,使民有必战之心,此威胜也……夫将之所以战者,民也。民之所以战者,气也。气实(旺盛)则斗,气夺则走。”基于将民众看作战胜之本,尉缭子提出“励士厚民”为国家治军之本,并据以划分出国家强盛
四种状态:“王国富民,霸国富士,仅存之国富大夫,亡国富仓府。”嬴政读之奋然,大笔批曰:“秦不赖民,安得长平之战摧强赵乎!秦不赖民,安得
天下乎!王国富民,而民能为国战,君王谋兵之大道也!”
“醍醐灌顶,尉缭子也!”嬴政次又
次拍案赞叹着。
“君上君上,尉缭子逃秦,长史去追!”赵高风
般飞进密室。
“!”嬴政霍然起身,愣怔着说不出话来。
“君上,尉缭逃!”
“快!驷马王车,追!”蓦然醒悟,嬴政声大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