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抡材”,东手是“论战无道”,西手是“文野有法”。高台西角矗立着座丈余高木架,架上面牛皮大鼓,两名红衣司鼓雄赳赳立在两旁,竟与当年稷下学宫论战大会般无二。
鼓报辰时,司礼薛公走到台中高声呼:“秋日辰时,抡材开典,士子明誓——”随着话音,大场中千余名士子从木敦整齐站起,肃然拱手向天高诵:“昊天在上,违心之言,天地诛之!”便齐刷刷落座。薛公又是长声呼:“祭酒入席——”便见须发灰白清癯健旺荀子从大屏后稳步走出,被信陵君执事门客引入中央大案前就座。
祭酒者,原本是远古时期飨宴时酹酒祭神长者。举凡村社大宴,必公推位年高望重老人在天地神位前代村社众人洒酒祭拜,此人便呼作“祭酒”。进入春秋,“祭酒”便渐渐成为各业团体领头人称谓,尽管还不是官府职爵,却是行业团体公认威望长者。战国之世,士人大起,士林聚宴之“祭酒”便成为最引人关注人物。此人未必定要年岁最大,却定要是自成家且为士子们服膺学问大师。旦做“祭酒”,也不再仅仅是宴会祭酒而已,而是事实上士林领袖。荀子之学问、见识、人品尽皆为人称道,在稷下学宫时曾三为“祭酒”,齐国将其等同于上大夫职爵,事实上便是稷下学宫学宫令。因荀子在稷下学宫巨大声望,自然便毫无争议地做这次大论战祭酒,坐镇论坛,仲裁可能出现纠葛,掌控论战进程。
荀子入座,场中变肃静下来。薛公便又是声高呼:“东君入席——”随着呼声,便有执事门客领着信陵君与平原君走出,在高台东侧两张大案前入座。
“祭酒宣题——”
荀子从座中站起高声道:“诸位同人,今秋抡材论战,议定论题为:天下多难,当否弭兵息战?在座士子或以邦国为本位,或以学派为本位,出人阐发;邦国学派但有持论不同者,尽可单独上台驳论。高下文野,惟任天下士子公议也!”
“抡材论战起——”
薛公声高呼,两名鼓手便隆隆擂动牛皮大鼓。三通鼓罢,前排便有个三绺长须大红长袍中年士子走上高台,拱手高声道:“诸位同道,在下环渊,稷下学宫法家士子,师从慎子门下。等稷下士子以为:今秋论题荒诞虚妄,实为不着边际之空谈!弭兵之论,自春秋宋国之华元、向戍奔波首倡,至今已经三百余年,何曾有过日弭兵?便是华元向戍弭兵之会,也是晋楚争霸两败俱伤,寻求喘息而已!息兵止战未满年,晋国便恢复四军;未满三年,楚国便大攻郑、卫两国,次年晋楚便是举国大战!三十年后,诸侯不堪刀兵连绵,便有十三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