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然之间,乐声大起,锺鼓悠扬,萧管清亮,玉磬平和,唱和肃穆。这便是被称为“大德极致,尽善尽美”《大韶》。相传这《大韶》本是舜帝时乐曲,自西周之后便成为与《大雅》《颂》并列天子乐舞。春秋之世,《大韶》流入诸侯入世,得到礼乐名家高度评价。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听《大韶》,激动万分,盛赞《大韶》“乐而不*,忧而不困,勤而不怨,曲而有直,哀而不愁,怨而不怒,大德至矣!”孔子则赞叹说,《大韶》尽善尽美矣!从此,这《大韶》便以其中和肃穆之特性而成为重大邦交会盟中常用乐舞。然则《大韶》原本乐舞有九节,太显冗长,战国之世便视当时情形而缩编或只演奏片段。此时演奏,便只是《大韶》头三节。韩釐王已经让乐师事先算计好,三节时间恰恰便是秦赵两王从辕门外进入会盟台时间。
随着宏大祥和乐舞,黑红两队王车仪仗同时从两道辕门
然与秦国会盟会有在山东战国中变成孤家寡人危险,赵国依然得跨出这步,尤其在秦国主动示好情势下更不能拒绝;根本原因便在于:秦国之强,发动大战可使赵国有倾覆之危,山东五国之弱,即便时孤立,赵国也完全挺得过去。这便是邦交,唯以利害为根本,两害相权,取其轻也。这样会盟,盟约形式便比盟约内容更重要,只要修好意愿昭示天下,盟约议定具体条款便是无足轻重,根本无须两王亲自定夺。然则,这便是邦交,虚则虚之,必经关节却是不能少。
直到次日中饭时辰,蔺相如才走进赵王大帐。
惠文王气睡五个时辰,那日酒意全部消散,显得精神奕奕,将蔺相如呈递盟约瞄眼便丢在旁边笑道:“明日大典,上大夫有何见教?”
“既是大典,王泰然处之可也。但有非常,王听臣处置便是。”
“素闻秦王善饮,所带赵酒可够?”
“尚坊赵酒百桶,足以应对也。”
“要否给秦王送车?”
“此等细务,王听臣见机行事便。”
“好!上大夫虑事周详,便放心也。”赵何本来还想提醒几件事,见蔺相如显然有多方谋划,便也不再说起。
次日清晨,大河南岸三片营地便响起悠扬号角。随着阵阵号角,西边行辕黑色仪仗东边行辕红色仪仗南边行辕红蓝色仪仗,便不疾不徐地向中央地带大营聚拢而来。三方汇聚,红蓝色韩国仪仗便在大营外围东南角扎定,单留个百人马队簇拥着韩釐王青铜轺车隆隆驶入大营辕门。进得大营中央高台之下,韩釐王下王车登上高台东侧辆云车,高高地长呼声:“大韶乐起!会盟两王入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