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再解释文中两点有
师爷。
父子档
清代有父为子幕:清代浙江有个少年进士,年方十八就得高中,不久被授为某县知县。他父亲是位精通刀笔老牌师爷,担心儿子年纪太轻,不熟悉政务,就与儿子同赴任,深居衙内,为儿子出谋划策,处理各种公文案牍。每天晚上,老师爷都在灯下与儿子讨论天政务得失,指导如何施政,而这位少年知县也因此政绩卓著,名声远扬。(《折狱奇闻》卷四)
兄弟档
此外,也有不少为弟为兄幕故事。例如清朝同光之际,著名戏剧家及戏曲评论家杨恩寿,就曾是他六兄杨麓生师爷。当时杨麓生调任广西北流县知县,该地在经过太平天国动乱后,统治秩序混乱,州县残破,*员外快也很少,有甚至出价八十两银子,聘请兼任刑名、钱谷、书启三项事务师爷,因此很少有人愿意到广西去应聘。
杨麓生自己忙着下乡清剿盗匪,因此县衙里必须有靠得住师爷当家才行。于是他急召原来在湖南家乡当师爷杨恩寿赶到任所来帮忙。杨恩寿在县里个人既管刑名,又管钱谷,县考时要批改考卷,平日还要兼管当地税关事务,整日忙得不可开交,以致旧病复发。他在日记里大吐苦水,直说“曷胜焦灼”。后来,杨麓生又请另个兄弟老三来帮忙管税关,杨恩寿方才略微轻松点。近两年后,杨麓生以当时广西第高价——每年六百两银子,聘请到另名师爷,杨恩寿才得以脱身回乡。(《坦园日记》)
清代女师爷传奇
父为子幕、弟为兄幕不稀奇,清代还有妻为夫幕故事。据清人笔记记载,乾隆年间,直隶就曾有位巾帼幕友。她是某知府女儿,自幼随父赴任,耳濡目染,“自刑名钱谷,及书札往来、财赋出入”,无不精通。当父亲年老多病,精力不济时,她就代为主持政务,成名“女师爷”。
知府去世后,这位巾帼幕友又随兄赴任,成为哥哥师爷,“兄倚之如左右手”,直到三十九岁时才由兄长作媒,嫁给位新任知县。结婚后,她嘱咐夫君只需管“堂上事”,自己则在内院设“内签押房”,以四妾承宸誊抄,两个老妇把门、传递公文,“案无留牍,邑无废事”。丈夫因此政绩卓著,被上司提升为直隶州知州。然而,她却劝告丈夫说:“君之才能只够治理个县,不够治理个州,而要管理家务,也没有精力来帮助你。们还是急流勇退、告病归乡好。”说完就取出早已起草好禀文,请夫君过目签押,然后夫妻俩回乡颐养天年。(《清代吏治丛谈》卷)
PS:据说上面这则女师爷故事,就是港剧《铁齿银牙》里面女猪脚原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