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要命是,外任*员师爷们是没有编制,不能像正常*员样受到国家机器监督,不需要换届调任,不需要考察考绩,往往*员们来又走,他们却几十年盘踞当地。
他们位卑而权重,到晚清末期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最后,师爷制度终止于张之洞老先生,他不是讨厌师爷,事实上晚清著名才子辜鸿铭就是他十分喜爱幕僚,就是因为他正面认识到幕僚重要性(实际办事人员),索性在大帅府下设各类科室,让这些师爷学有所长,各自发挥才能。
师爷制度反而渐消失。
这里,某关摘录几个有趣师爷故事,师爷与雇主关系无奇不有,有是儿子当官,父亲在底下当师爷;位女师爷更传奇,分别担任过父亲、兄长、丈夫
主或权贵,都争相养士,孟尝君口气就养三百个,其中有会武艺,有会吟诗作对,有会纵横辩驳,还有会偷鸡摸狗。
进入秦汉之后,中原渐成统之势,社会要求稳定,门客渐绝迹,取而代之是文士型幕僚,他们大多是怀才不遇隐士高人,或者干脆就是科举失意读书人。
其中明朝是幕僚师爷发展形成期,标志性事件是绍兴胥吏帮兴起,也就是绍兴师爷萌芽;而清朝则是师爷制度鼎盛时期。
清代各级地方*员无有不带师爷上任,少则三五人,多则几十人;其中许多师爷在历史上都是鼎鼎大名。
例如康熙时期水利专家陈潢,雍正时期田文镜师爷邬思道,乾隆时期顾礼琥和汪辉,甚至著名文学家蒲松龄,著名学者章学诚,著名政治家林则徐,李鸿章,左宗棠,都是当过师爷,并且把师爷当举国闻名。
这些厉害幕僚师爷,其实就是没遇上刘备版本诸葛亮,他们虽身在市井草莽,但上可以准确揣测圣意,下可以自如安抚地方,举凡河运水利盐漕官司甚至官场派系皇家夺嫡,都往往有精准判断力,能帮助主家(又叫东翁)顺利为官。
那为啥他们自己没做官,很简单,他们科举考试成绩八好。
某关仔细调查明清两代幕僚师爷制度,发现明朝时官吏还基本能靠自己来处理政务,师爷并非必需品,但到清朝,没有师爷简直没法赴任当官。
为啥咩?理论上来说,明朝对文人八股毒害还没有那严重,基本上,科举成绩还是能多少反映个人能力,般来科举成绩好也能基本完成当官任务。
而到清朝,八股毒害人心思想到匪夷所思地步,考出来大多是高职低能型书呆子,他们只精通八股文,却丝毫不懂国计民生,不通政务,昏聩无能,这从客观上造成他们对幕僚师爷书吏依赖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