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爵没有想到,他这
举动,却起到
意想不到
效果。
因为万历虽然顽固,却很机灵。他之所以敢和群臣对着干,无非是有内阁支持,现在王大人反水,如果再闹下去,恐怕事情就没法收拾,于是他终于下圣旨:万历二十二年春,皇长子出阁读书。
胜利在意想不到时候来临
,王锡爵如释重负,虽然没有能够册立太子,但已出阁读书。无论如何,对内对外,都可以交代
。
申时行没有办成事情,王锡爵办成
,按说这也算是个政绩工程,王大人
位置应该更稳才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因为明代大臣很执着,直来直往,说是册立,就必须册立。别说换名义,少个字都不行!所以出阁读书,并不能让他们满意,朝廷里还是吵吵嚷嚷地闹个不停。
怒之下,又写
封胆大包天
奏疏。
因为这封奏疏中心意思只有
个——威胁:
“皇上,此次召对(即谈话),虽是君臣二人交谈,但此事不久后,天下必然知晓,若毫无结果,将被天下人群起攻之,
即使粉身碎骨,全家死绝,也无济于事!”
这段话意思是说,
和你谈过话,别以为大家都不知道,如果没给
个结果,此事必将公之于天下,
完蛋
,你也得下水!
这是硬,还有软
:
再加上另件事,王锡爵就真是无路可走
。
因为万历二十年(1593),恰好是京察年。
所谓京察,之前已介绍过,大致相当于干部考核,每六年京察次,对象是全国五品以下*员(含五品),包括全国所有
地方知府及下属、以及京城
京官。
虽然般说来,明代
考察大都是糊弄事。但京察不同,因为管理京察
,是六部尚书之首
吏部尚书。收拾不
内阁大学士,搞定几个五品官还是绰绰有余
。
所以每隔六年,大大小小*
“臣进入朝廷三十余年,
向颇有名声,现在为
此事,被天下人责难,实在是痛心疾首啊!”
王锡爵是真没办法,可万历却是王八吃秤砣,铁
心地对着干,当即写
封回信,训斥
王锡爵,并派人送到
内阁。
按照常理,王大人看完信后,也只能苦笑,因为他虽为人刚正,却是个厚道人,从来不跟皇帝闹,可这次,是个例外。
因为当太监送信到内阁时候,内阁
张位恰好也在。这人就没那
老实
,是个喜欢惹事
家伙,王锡爵拆信
时候,他也凑过来看。看完后,王锡爵倒没什
,他反而激动
。
这位仁兄二话不说,当即怂恿王锡爵,即刻上疏驳斥万历。有张位
支持,王锡爵浑似喝
几瓶二锅头,胆也壮
,针锋相对,写
封奏疏,把皇帝大人批驳得无地自容。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