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考生午夜梦回,脑海中挥之不去就是朱熹那并不俊朗
外貌和并不魁梧
身材,久而久之,有些醒悟过来
人就开始问候朱熹
父母及祖先,似乎这样才能出口恶气。问题在于骂完后还是要考啊,不考就没有官做,这是实际
问题。
在固定思维,固定
模式下,明
学子们开始完成他们
文章,让
们不得不惊叹
候考生们不像现在
学生,考试前要复习很多内容,对他们而言,只要背好四书五经就行
,题目只能在这里出,不可能有别
题目。范围相当小,背起来容易,而且写文章时有规定
字数,
般不超过五百字,不象现在
某些命题作文动不动就要千字以上,这
看来,当年
考试似乎要容易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关键在于格式和个人发挥,八股文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收结几个部分,其中精华部分是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你不能随便写,必须用排比对偶句,共有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这种写法十分古板,你想多写个字也不行,真是害人不浅,很多人都是
边写
边乱编,只为
凑字数,达到对偶
效果,文字表面上看,十分整齐,细看下内容,废话满篇。
痛苦不仅是考生,还有出题
老师,四书五经只有那
多字,各级考试都从里面出题,而出过
题
般是不能再用
,于是老师们奇计百出,把四书五经上下句割裂开,单独拿来出题,如把
句话斩头去尾,只用中间
几个字拿来考人,这种语句不通,张冠李戴
词句,连老师都不知道是什
意思,何况学生呢。
结果就是糊涂考糊涂,出题人不知道是什
意思,考试
人也不知道,这样考出来
是什
人才?
八股说到底是种形式而已,就算古板,应该也不会造成太大
负面影响,别急,明朝统治者们还有杀手锏,这
招才是最厉害
。
明朝规定,所有文章不能有自己
想法,必须仿照古人立言,要按照圣人
思想去写文章,这个圣人是谁呢——朱熹。
朱熹曾经给四书写过注,也就是标注他自己理解,然而这些理解被统治者看上,要求所有
学子必须按照朱圣人当年
思维来答题。
天可怜见!朱圣人当年可能在上茅厕想出句,写下来,吃饭时又想出
句,写下来,本来就作不得准,而过
上百年居然要所有
人按照他
思维方式来思考,确实是
种折磨。
这可就苦明朝学子们,叫天不应,谁知道这家伙当年到底是什
样
思维,只能自己慢慢猜,慢慢把握,所谓搞不懂就问人,搞得懂就教人,实在没有人懂就去问神,对这些学子而言并不只是玩笑而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