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天清河郡叛乱,三千名大唐水师官兵死伤惨重,没有死唐军全部被押到富春江下游煤山做苦役。大唐与西陵神殿签署和约里,要求清河郡交回这些唐军,是最重要条件,前段时间,那些遭受非人折磨唐军,便被送回长安,按照他们说法,那段日子实在是太过惨痛。
宁缺此行专程来煤山,是因为唐国朝廷觉得清河郡归还人数有问题,叛乱之后,被押到煤山做苦役唐军至少有千多人,但此次送回长安还不到六百。清河郡方面给出解释是,有很多唐军在战斗中受伤严重,被押往煤山之后,虽然接受诊疗也无法治好,就这样死。
这是很合理解释,但宁缺不相信。随着时间缓慢流逝,太阳开始向西,煤山里苦役依然在拼命地挣扎着,他向处废弃煤坑走去。
根据暗侍卫情报,当西陵神殿使团离开清河,开始准备和唐国谈判之后,这座煤坑便变得安静下来,再也没有人进去过。
宁缺和王景略顺着坑道走进那处废弃煤坑,随着坑道
存在过,而既然存在过,便应该被记住。
宁缺没有说什,带着王景略离开城守府,没有去客栈,而是直接出城去富春江畔,用五两银子租乌篷船,顺流而下。
战争结束时间不长,清河郡暂时平静,并不能让人们感到真正地放松,至少游客很难放松,所以美丽富春江上游船并不多。
宁缺和王景略坐在乌篷船两侧,看着江畔景致,纵是见多识广二人,也不得不承认,若要论精致清美,世间再无处能够胜过此间。
乌篷船晃晃悠悠,在江畔那些名园之间行过,船夫不时讲解着哪座名园有何历史来历,卧虎山下那片青竹又是谁家私产,对这些事情是如数家珍,王景略没有心情听这些,宁缺却是听非常认真。
富春江极美,遗憾却是不长,乌篷船行缓慢,摇啊摇啊摇便摇到下游,上岸穿林,便来到清河郡煤山。
清河郡诸阀号称诗书传家,却哪里能够缺少军事和经济上力量支撑,这片绵延百里煤山,便是昊天赐予诸阀宝藏。
宁缺和王景略站在煤山偏僻处,沉默眺望着此间动静,只见诸阀管事挥舞着皮鞭,那些赤裸着身体矿工,拖着煤车艰难地爬行,身上满是煤灰,煤灰里混着被鞭打出来血水,看着惨不忍睹。
王景略最开始脸色极为难看,观察段时间后稍微好些,说道:“应该是从原始森林里抓来野蛮人,还有西陵发过来些罪奴。”
宁缺说道:“和约既然达成,只要清河郡诸姓没有狂妄愚蠢到白痴那种程度,就应该知道如果还敢把们人困在这里做苦工,等待他们将是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