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越是不拘小节,北凉处境只会越是艰险。赵篆对北凉或者说对他徐凤年是心怀严重敌意,蓟北和漕运两事已经表露明显,赵篆给徐骁越多,必定要从徐凤年手上索要,给,都是虚,要,则都是实打实。但这种取舍,在离阳朝野上下眼中,却又是很“讲理”。
徐凤年陷入沉思,然后突然被阵吵架声打扰。原来是身边阵营对立七八名外乡和本地士子突然开始争吵起来,是在争吵那霞光城何时被北莽攻破以及虎头城稳固程度,对于霞光城在幽州二十多万兵马攻势下沦陷,双方都没有异议,但是北凉当地读书人觉得起码可以再支撑个旬半月,外地士子则在卧弓鸾鹤前车之鉴下,认为霞光城指日可破。至于号称西北第雄镇虎头城,争执更加激烈,前者觉得坚持个月就算大功告成,后者近乎盲目相信虎头城可以成为第二座“中原砥柱”襄樊城,成为北莽骑军洪流中北凉砥柱。在这期间,又有鲜明对立,双方就徐凤年亲自出现在葫芦口外打得北莽补给线瘫痪,又是吵得面红耳赤,外乡读书人信奉那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说徐凤年这种以身涉险幼稚举动,是想做那名垂青史英雄人物,是幼稚心态作祟,非但不能称赞,如果是那皇帝,还要遭到弹劾,得下罪己诏!北凉士子终究是嘴拙些,许多辩驳都词不达意,赴凉士子饱读诗书,总能拿出环扣环圣贤道理来冷嘲热讽。到最后,骂仗输北凉读书人不愧是土生土长北凉人,差点就要卷起袖管跟那帮站着说话不腰疼王八蛋用拳头说道理,结果被名上阴学宫士子斜眼骂句火上浇油“蛮子”,这下子就彻底乱套,时间徐凤年身边拳头口水齐飞,好不热闹。北凉读书人本以为骂架不沾便宜,仗着人高马大,打架总不会吃亏,不曾想那有两个外地士子还是习过武练过把式文武双全。
始终席地而坐仍是被殃及池鱼徐凤年抬手挡住只鞋底板,轻轻推开。很快就得转头躲过某人口唾沫,然后扶住个给人打得踉跄后仰读书人。
那些个登山求学把佩剑放在竹篓里北凉将种世家子稍加打听,当场就怒,几乎是跳着跃过很多士子头顶,投入战场,下子就把劣势局面给扳回来。
那个曾经在上阴学宫负责讲经却喜好兵学大儒,倒是点都不觉得有辱斯文,非但没有厉声呵斥,反而笑着拈须,席地而坐,对双方那些拳脚功夫进行精彩评点。
敢来北凉外乡士子,如果没有点血性是没有这胆识气魄,所以这场架打得愈演愈烈,很快就有人见血,既便如此,也无人退缩,先是那些慕名而来将种子弟作为北凉方援兵加入战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