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李绂后,“章总”决心整顿官场,也由此开启个大工程。简单来说,就是乾隆用三年时间,把当时全国各省主要部门*员,全部轮流叫来京城见面。而且从召见这批*员过程就能看出来,尽管乾隆此时年纪尚轻,但他政治手腕和布局能力是十分强悍。且从他召见*员顺序就能看出,此番运作明显是早有预谋。
首先是各省督抚,他们是主政方把手,乾隆最开始是个都不见。因为这些人基本都是雍正拥趸,并且在当地是手遮天,上来就召见这些封疆大吏,既没办法贯彻乾隆自己政治意志,又不容易解到当地真实情况。
那乾隆最先召见是哪些人呢?是各省军事长官。乾隆元年五月,乾隆发布上谕:
各省提督总兵官,朕未经认识者甚多,……酌量先后,轮流来京。(《清高宗实录》卷九,乾隆元年五月二十日)
大半年之后,乾隆总算是把各省提督、总兵都见遍。
最终下令,将李绂送审,你们这些大臣也仔细想想该怎处理。不过,乾隆最后处理倒比较宽仁,只是将李绂降两级,调岗处理罢。
们总结下就能发现,乾隆朝初期宽仁政治,在表面舆论吹捧背后,其实是潜藏着很多危机。宗室出现政治团体,乡绅再次集体闹事,连文官大臣也敢随意而放肆地串联。早在乾隆二年(1737),乾隆就不由得发出句感慨:
崇尚宽大,则启废弛之渐。(《清高宗实录》卷四二,乾隆二年五月十四日)
朕这是笑脸给多,对你们太好,再这下去,局面怕是控制不住。
那“章总”最终又是如何把局面再次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呢?
乾隆二年二月,“章总”又发布道新上谕:
外省藩臬,所以佐督抚理省钱粮刑名之事,责至重也。(《清高宗实录》卷三六,乾隆二年二月初八日)
这里“外
三、幡然悔悟地整顿
尽管“章总”早年间“仁政”看起来你好好大家好,但这并不代表“章总”就放松对朝堂管理。恰恰相反,“章总”在执政初期跟他父亲雍正样,是非常勤政。
按照学者对乾隆《御制诗集》统计,乾隆在位60年,他共写41863首诗,平均每年约写698首,产量非常高。但如果把目光聚焦在乾隆执政前4年,那段时间他平均每年诗作产量却只有几十首。以乾隆对诗歌热衷,他早年间没怎写诗,那他干什去呢?忙着批奏折去。乾隆自己就曾在诗里感慨说:
剩有忧怀批奏牍,那余逸兴赋诗篇。
唉,朕稍有点工夫全批折子去,根本没时间写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