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敢日稍辍者,诚恐有负皇考至诚明理之大训也。
没有天不在努力,不然只怕会对不起父亲教导。
康熙六十年(1722),兄弟俩12岁。那年康熙来老四家里串门,眼就看中哥哥弘历,接着就带回皇宫养大半年,只留下小弘昼个人继续在雍亲王府读书。可小弘昼既没嫉妒也没失落,只是时常会思念哥哥弘历。
弟之在家不能常聚,迹虽两地,心则相同。
们兄弟俩虽然不在起,但弟弟心是直和哥哥在起。这话听着确实令人动容,因为个12岁小孩子,其实是少有成人间虚伪与遮掩。乾隆自己也说过,他们兄弟“相得无间,如是者垂二十年”。可见弘昼从小就是很懂事。
出格错误,令乾隆震怒,最后正是因为钮祜禄氏存在,弘昼才免受处罚。
在某种程度上说,同样是排行老五,如果说胤祺是因为有个好奶奶,得以使自己前半生得到很好照顾;那弘昼就是因为有个好养母,养母安稳地保护自己辈子。
弘昼人生福分还不止于此,他小时候,还经历过次大难不死。
弘昼在8岁那年生场大病,几乎就要丧命。老四胤禛当时被吓得不行,关键时刻,还是老十三胤祥四处寻医访药,才救活弘昼。于是,胤禛就跟弘昼说,以后你见到十三叔,就不要喊叔叔,你应该直接叫他爸爸,嗯,他就是你二阿玛!
这件事在当时,其实是相当隐晦。因为老四在康熙朝末年直都以“孤臣”自诩,没有多少人知道他和老十三亲近到如此程度。甚至在雍正初年,老四还用“自己和老十三并不太熟”这种鬼话哄骗过年羹尧。
雍正看到这番场景后,内心也定是很欣慰。
二、谦逊退让
那这件事最后又是怎为人所知呢?雍正八年(1730)八月,在老十三去世以后,弘昼自己在祭文中交代这件小事——
弘昼自八岁时患病滨危,叔父赐以良药,旋即得生。皇父尝命弘昼曰:“汝命叔父所活也,汝宜呼之为父。”自此十余年间,叔父抚爱诲勖,无所不周。
8岁小弘昼在大病不死之后,还和老十三胤祥缔结10多年非常亲密叔侄关系。所谓“抚爱诲勖,无所不周”,指就是老十三胤祥是经常给弘昼关爱、教诲和勉励。
而弘昼也确从小就形成最标准意义上儒家“孝悌”观念,就是对父亲要孝顺,对哥哥要尊重。
弘昼和弘历两个人同龄,都是9岁开始上学,但二人智力明显存在着定差距。每天都是哥哥弘历早早写完作业之后,还要等弘昼。弘昼也不沮丧,学得更加认真。用弘昼他自己话来说就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