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意思就是,你话是好,但对而言没啥用,当皇帝是全天下最苦事,躲还来不及,又怎会去争皇位呢?这年,老四36岁,他连对自己门人说话都是这个调调。
那老四又是什时候,bao露野心呢?就是在康熙五十三年(1714)“毙鹰事件”之后。当时,老八选两只上好猎鹰进献,结果待送到康熙面前
为什要说“做好自己”呢?说实话,老四已经30多岁,做几十年皇子,在政治风波中,他肯定是工于心计。但们也不能把老四单纯地想成个阴谋家,因为他所做选择或行动,只是符合他贯秉性。仅仅如此,就已经足够让康熙心满意足。
比如在“废太子风波”第二年,康熙批评时任领侍卫内大臣鄂伦岱结党营私、不尊法度、目无尊上,条条都是重罪,胤禛当时就说:
此等悖逆之人,何足屡烦圣怒?乱臣贼子,自有国法,若交与臣,便可即行诛戮。
再有就是康熙朝太监曹之璜敲诈*员、勒索钱财,他还赶打宫中扛夫,导致康熙位常在棺材在丧礼过程中落地。胤禛出面审判,以大不敬之罪,判斩刑。康熙五十二年(1713),先皇顺治位妃子逝世,丧礼极为草率,康熙震怒,并命胤禛审查,老四又是高举法律大旗,次性查处工部尚书(满笃)、工部侍郎(马进泰)、内阁学士兼光禄寺卿(马良)、内务府总管(赫奕)等5位高官。
在这几件事中,老四展现出形象就是刚猛无畏,切照法律来办,但又颇具乱世重典味道。针对康熙晚年间官场松散风气,如果纯粹从行事作风而言,比起社交能力差又爱舞文弄墨老三、到处卖人情老八、“头铁”又莽撞老十四,老四这剂“猛药”对清朝长期发展而言无疑是最优。相信康熙也同样是这样认为,正如他自己所说:
朕万年之后,必择坚固可托之人。
所以说,老四之所以能夺嫡成功,个重要前提就是他始终“做好自己”,从没想着邀买人心而破坏原则。
再之后,胤禛要注意就是必须要隐藏好自己野心,稳住老八集团,否则自己就有可能成为众矢之。不得不说,老四在这方面做得真是滴水不漏。康熙五十年(1711),老八母亲卫氏病逝,老八哀号百天不愿出门,老四就和老九、老十、老十四起,轮流给守孝老八送饭,兄友弟恭,仍然副“八爷党”边缘人物形象。
甚至在康熙五十二年时,老四属人戴铎写封长信,劝老四准备夺嫡,可老四答复是:
语言虽则金石,与分中无用。……况(当皇帝)亦大苦之事,避之不能,尚有希图之举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