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接受过教育科学家。到1960年,中国在北京建立第个半导体研究所。大约在同时间,中国开始制造简单晶体管收音机。1965年,中国工程师在罗伯特·诺伊斯和杰克·基尔比之后五年里,制造第个集成电路。
但是,中国在生产出第个集成电路第二年,开始“文化大g,m”。国家教育系统受到攻击,成千上万科学家和专家被派往农村。
《人民日报》于1969年10月9日发表《上海工人阶级大力发展电子工业》,载于《中国大陆调查》(SurveyoftheChineseMainlandPress),第4520期,1969年10月21日,第11-13页。用受教育程度较低员工建设先进产业是不可能。更糟糕是,当时中国接触不到西方先进技术。美国限制阻止中国购买先进半导体设备,中国希望依靠群众运动完全自力更生,尽管中国当时无法生产许多先进零部件。当时主流媒体敦促支持“轰轰烈烈”“群众运动”,以“独立自主地发展电子工业”。
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g,m”冲淡半导体重要性,切断中国与外国技术联系。很多中国科学家对“文化大g,m”破坏他们研究和生活感到不满,他们被送往农场,而不是在实验室研究半导体。
中国少数地方躲过“文化大g,m”。香港当时仍由殖m;主义英国管治,工人正努力地在俯瞰九龙湾仙童工厂里组装硅器件。在几百英里外台湾,多家美国芯片公司拥有工厂,并且雇用数千名工人,从事比加利福尼亚州标准工资低很多但远优于农民务农工作。就在中国大陆知识分子被送往农村接受再教育之际,中国台湾、韩国和东南亚芯片产业正在将农民从农村拉出来,在工厂为他们提供良好工作。
20世纪70年代中期,“文化大g,m”结束。科学家重新回到实验室。但在“文化大g,m”之前,中国大陆芯片产业已经落后于硅谷,也落后于韩国和中国台湾。在“文化大g,m”十年里,英特尔发明微处理器,同时日本在全球DRAM市场上占据很大份额。因此,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中国大陆芯片产业处于灾难性状态。
1975年9月2日,约翰·巴丁抵达北京。20年前,巴丁因发明晶体管,与肖克利和布喇顿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72年,巴丁成为唯位第二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人,这次是因为他在超导方面工作。在物理学界,没有人比巴丁更出名,尽管谦虚巴丁不公正地在20世纪40年代末被肖克利超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