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这苏大为不可能倒向沙门僧众,他能击杀无尘,可见修为通天,对们只有益处。”
“刚起卦,此事福祸相倚,喜忧参半。”
“在此非常时刻,出这桩事,只怕天下又要物议纷纷。”
“嘴长在别人身上,任他们说去吧,总之这次辩法,兹事体大,将决定道门和佛门力量消长……绝不能有失!”
这五名道人,俱为方道主,法力通天。
不知为何却在洛阳,而且还在这偏僻小道观中出现。
面对着老君像,他们各自祝祷。
直到叶法善开口:“今晚之事……各道友如何看?”
“苏大为此人只是闻名,却没有见过,不知此人究竟是信道?还是崇佛?”
此道极瘦,颇有些行销骨立之感。
但他身骨又给人感觉极硬朗。
犹如悬崖峭壁上生出古松,筋骨虬劲,怪石嶙峋般。
他双眉倒吊,双眼细长。
在眉心有枚形似绿叶红色印符。
法咒念毕,立时云收雨歇,天清日明。
圣人见之大悦,之后直留刘道合在身边,并令刘道合为其炼丹。
在刘道合与潘思正身旁,还立着两名道士。
左手位,身材胖大,黑发长须,仙风道骨,眉眼似笑。
他抚着胖大肚腹,似在沉吟。
初唐闻名天下高道。
直长居逍遥谷,观名宗唐观,后李治下旨赐名游仙观。
在潘思正右手边,站着名瘦削中年道人。
此道身长鹤立,有飘飘出尘之气。
只见他双眉浓黑如蚕,颔下蓄着短须。
“法善好像与此人相识?”
“永徽年间天子令征西突厥,当时苏大为在军中,也曾随军出征,与他有过段交情。”
叶法善沉吟道:“此子修为不俗,据他说是师承丹阳郡公。”
“丹阳郡公?那算是道门脉。”
“今夜他怒出手杀白马寺无尘,只怕这笔账会算到道门头上。”
此道是罗公远。
九宫山九宫庙主,与张果、叶法善齐名。
历史上,玄宗朝时曾多次召见罗公远,并令其与叶法善、金刚三藏比试法力于含元殿上。
其人除祟驱妖,召龙致雨,皆灵验。
天宝十五载,大唐安史之乱,玄宗逃入蜀,罗公远于剑门奉迎至成都,后拂衣而去。
眉心枚红印,形似雷电般。
此道名李荣,道名任真子。
乃道家重玄派,师承高道成玄英。
与卢照领是好友。
另侧,站着位身材硕长道士。
眉心三缕红纹,形似“川”字。
乃是刘道合。
陈州宛丘人,初与潘师正同隐嵩山。
李治闻其名,特命人修建太观赐给刘道合。
在李治泰山封禅时,连日大雨不止,于是令随驾刘道合于仪鸾殿上施法止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