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博起身,提起茶壶替苏大为杯中续上茶汤。
“阿郎,所以这次事,你是想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李博沉吟道:“可还是不明白,这与黄肠他们闯入宫禁,有何关系?”
无论如何,派手下异人闯入宫中,这
也不像是任何国
人。
天知道他哪来那多
脑洞和见识。
苏大为不知李博已经越想越远,耐心道:“
思维方式,比之在狄仁杰大兄
断案,自然是不如,若论比朝中
那些高官大臣,这政争权谋,也大大不如,但
有
优势。”
他向着李博微微笑:“
所擅长
是大数据。”
“大数据?”
这些年跟着苏大为,他也习惯苏大为这种说话方式。
有时听起来好像是顾左右而言它,但其实只是从另角度,在说同样
问题。
阿郎长处……
李博细思着,最佩服他,大概就是天马行空
想法,那些灵思妙想,层出不穷,常有惊人之举。
不提他那种种神异发明。
李勣等大唐军神,也认为苏大为已是年青辈
名将。
以用兵而言,在这个年纪段,大唐无人是苏大为对手。
“其实个人
思维方式,很难改
,这和自己
出身,和家庭环境有关,和经历有关。”
苏大为似乎在与老友闲谈。
在对着李博时候,十分放松,随口道:“
初为不良人,并不懂得查案,直到遇到狄仁杰大兄,见识过他
破案手段后,
才知道,人与人
差别。”
李博脸懵逼,这个词,听着怎
每个字都明白,但连在
起,便不懂
呢?
“就是大案牍术。”
苏大为笑道:“掌握海量信息后,从中剥茧抽丝,有
整套逻辑方法,将唯
答案穷举出来。”
他向李博认真道:“无论用兵,或者用事,
都是这
套方法,从没改过。”
泌人心脾茶香飘起。
就说征吐蕃之时,谁能想到,在雪谷中,他居然会利用雪崩去对付吐蕃军?
在征高句丽时,掘大同江,去淹没平壤城,
战定乾坤。
在守百济,防御百济复国叛军时,又令赵胡儿率支人,穿上飞翼,神兵天降,飞入叛军守
石城。
苏大为思维方式,绝不是普通唐人那种。
李博说不上来,但隐隐有种感觉,有时候觉得自家阿郎,实在不像是唐人。
“差别?”
“论断案如神,见微知著,不如狄仁杰大兄,这是天赋,羡慕不来。”
苏大为嘴角含笑,思绪似乎飞回到永徽年间,在柳娘子小院里,初识狄仁杰
幕。
“但也有
长处,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
长处,知道自己
长处,将其发挥到极致,便能无往而不利。”
听着苏大为话,李博若有所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