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梭,进入十月底。
所有消息都呈现在苏大为面前。
而大唐对高句丽新轮战事,终于拉开序幕。
大唐战争机器,虽然疲弱,但依旧隆隆开动。
今后逃兵役人只会越来越多。
这方面是不指望。
也只能从仆从军上想想办法。
若不是为此,苏大为也想不起要狠敲新罗人笔竹杠,硬是要万人过来。
虽然如此,但新罗人毕竟没那可靠,将来也是要还回去。
如今百济熊津都督府,虽然有万府兵。
但其中大半都是刘仁轨麾下。
接下来是要抽调入辽东战场征高句丽。
也就是说在很长段时间里,苏大为手里可用之兵,可能也就三千余人。
还要协助李勣在大同江线,牵制高句丽人。
但精神和身份认同,荣誉感和晋级制度打造,“不良人”组织入驻。
使得这样支军队,远比现在大唐府兵,纪律更强,也更忠诚。
苏大为看完这些,合上信后,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最后只说句:“这是伟人力量啊……”
他这也算是站在巨人肩上。
批倭人不良人。
还有更多等待加入积极分子。
这个结果,别说安文生、高大龙没见过。
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最近几个月下来,之前投靠两万倭人仆从,已经大半转化为唐军直属战兵,而且忠诚可靠。
倭人就不同。
经过思想改造后,倭人恨不得身为唐人,个个以加入大唐熊津都督府,和魔改后不良人为荣。
暂且,就这样办吧。
抽调万倭人,或许会起到意想不到作用。
说不上为何,苏大为就是有这种直觉。
牵制……
手里没兵拿什牵制,难不成用头去顶吗。
唐军援兵是不用指望。
李治陛下对于军队福利待遇是越来越苛刻。
从今年开始,大唐百姓参军,再也不是种荣耀,而是种负担,提着脑袋卖命还得不到任何封赏。
想想今后这些平均身高不足米六倭人士卒,扛着比身体还要长竹枪,口里喊着守护大唐荣耀,共建大东亚乐土什,想想还挺带感。
倭人性子单纯啊,这些人虽然个人身体素质远不如唐人。
但思想改造更加容易。
苏大为想想,大笔挥,给安文生回封信。
信里让安文生在安定本州形势后,抽调万人倭军来百济。
进攻本州岛,就是以这些人为主力。
此外还有从筑紫俘虏倭军近两万人,也已经改造大半。
按这个效率,唐军边打边改造,只怕年底打下倭国列岛后,安文生手里就会有支数万人精锐“唐卒”。
确实是精锐。
虽然不是真正唐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