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为想想:“把他带上来吧。”
“诺。”
扶余庆,就是此前都察寺探员从泗沘城附近抓到可疑之人。
后经审讯,这人招出自己乃是百济扶余王族。
城破之时,他用灶灰抹黑脸,换上家中下人衣服,趁乱逃出城。
就在此时,忽听有人在帐外轻咳声:“都尉,那个扶余公子指名要见你。”
说话人,是黑齿常平。
他现在被苏大为任命为帐下长史。
黑齿常之自然也被苏大为封个官。
做他帐下参军。
翻阅着手里文书,苏大为忽然想起事,忍不住道:“大唐军制,常备只有二十多万,不到三十万样子,难怪每次出征,普遍只派五万人左右。”
“阿兄,你在说什?”
聂苏在旁好奇问。
“哦,是说,大唐卫府兵是轮值,般在役只有三分之人。
三分之在役卫兵,也就是二十多万人。
仁贵征高句丽时,功败垂成,以至战损。
李治盛怒之下,虽然没有严惩薛仁贵,但对他手下这帮将领,都是降级录用。
苏大为此来,正好因重建情报,为苏定方半月拿下百济,立下汗马功劳,被升为折冲都尉。
然后娄师德他们,就被苏定方顺水推舟,大笔挥,全都归于苏大为帐下节制。
按说娄师德他们,早就有单独领折冲府能力。
可他无长技,没有任何谋生技能,混在郊野里,饿得跟个鬼样。
正要不支,结果被唐军发现。
这等贵公子,并没有任何顽抗意志,很容易就审出来。
原本也没有什特别有用价值,可扶余庆无意中吐露事关百济“龙脉”说法,引起苏大为兴趣。
他本想着把军务和熊津都督府公务处理完,再见这个人,没想此人反倒主
安文生是别将。
崔器是兵曹。
娄师德和王孝杰是左右果毅都尉。
至于周良和南九郎,在暗处替苏大为负责半岛都察寺活动,处于半隐形状态。
“扶余公子?就是那个扶余庆吧?”
此次征高句丽,出动十几万大军,已经是在役人数半。
难怪大总管要这急着把主力带回去。”
不带回去行吗,大唐兵力已经抽调半,这连镇守本土都有些捉襟见肘。
如此大军,自然不能太长时间孤悬于外。
苏定方大战结束,就把人带回去,想必也是安李治之心。
只不过……运气不好。
这事苏大为也颇有些自责。
若不是他极力推荐,当初薛仁贵也不会把这些将领要过去。
谁能想到薛仁贵在战场上,在大非川之外,还有吃亏战绩。
所以苏大为认为,自己有必要,帮着手下这帮兄弟们,立些战功,把位置往上升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