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那自然是辽东这鬼天气。”
阿史那道真显然是做过功课,扬头道:“昔年太宗曾言,泉盖苏文虽然有些本事,但大唐要灭,也易如翻掌,然唐军进辽东,最大敌人,乃是天气与环境。”
唐太宗李世民,生用兵无数。
然而在他当上大唐皇帝之后,用兵极为谨慎。
基本上是每休养个几年,才用兵次,而且力求速胜。
苏大为走到这步,既然已经在都察寺铬下自己深深铬印,既然已经涉入军中,与苏定方有师徒关系。
那自然,也要在军中,建立自己势力。
如此,方能打胜仗。
手里没有自己班底,可以看看薛仁贵。
哪怕是苏大为推荐许多能将给他,依旧处处受到掣肘,十分力用不出五分。
现在去大唐做个富足安乐翁,说不定扶余义慈高兴还来不及呢。
总之是番说辞,说得黑齿常之心动。
在百济做武将,和在大唐做武将,这个舞台,自然大不相同。
与公与私,好像……都可以哎。
现在唯问题,还是有点拉不下面皮。
子不会有任何区别。
而且有大唐皇帝罩着,岂不比百济原本废物王族更可靠?
再说,合并以后,百济这边有能力才学,不光可以继续向大唐留学,去研究学文,文化,医典,应有尽有。
还可以在大唐出仕做官。
这样来,岂不美哉?
第个五年,从武德九年,到贞观三年休养生息。
在贞观四年出兵灭东突厥。
其后又休养生息四年,在贞观九年,灭吐谷浑。
尔后又是休养四年,在贞观十四年打服西域。
此为大唐版
毕竟,薛仁贵出身低,又没有个好靠山。
他后来大非川之败,也是败在这点上。
勋贵出身郭待封根本不鸟薛仁贵,对薛仁贵制订战略,不屑顾,存争功之念。
结果被论钦陵找到破绽,战,将大唐不败威名给断送。
收起杂念,苏大为看眼大呼小叫阿史那道真,向他招手道:“道真,你素来喜欢兵法,来考考你,如果征高句丽,该如何做?困难在哪里?”
只等个合适机会,黑齿常之就会明确投向大唐,登上属于他历史舞台。
以赫赫军功,在青史留名。
对此,苏大为是满意。
通过自己手招揽,和刘仁愿代表大唐投靠,那自然是不同。
哪个人没有私心?
对百姓好,对各位有才学之士,多个更大上升通道。
唯不爽只有百济王族。
不过做王族真好吗?
可以问问你们义慈王,天天打新罗,又担心被新罗打,或者被高句丽打,这王当得也不安全。
说不定哪天脑袋就没。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