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当兵打仗,能得赏
苏大为时为之愕然。
没想到,问题居然出在薛仁贵身上。
战报上自然不会写太详细。
便是区区“诱敌之计”这四个字,里面不知藏多少刀光剑影与算计。
为喂饱唐军,令薛仁贵麻痹大意,之前高句丽已经不知折损
多少人马。
结果被唐军杀死俘虏千余人,焚其外城,村落。
高句丽士气由此大跌。
另外值得提
是,程名振
儿子,程务挺,常年跟随程名振征战,后来亦成为大唐名将。
苏大为现在很好奇,程名振资历和用兵水平,再加上薛仁贵这不出世
猛将,究竟是怎
败
。
李治沉吟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去年底时候,辽东酷寒,程名振收缩防线,打算开春再战。
而且在大唐如今将领中,想找比程名振对辽东经验更丰富
,还真找不出几个。
贞观十九年,程名振在征讨高句丽战役中,攻占沙卑城,在独山打败高句丽军。
常能出奇制胜,以少胜多。
得到太宗李世民赞誉。
由此成为继英国公李勣之后,又位得到公认
名将。
“敢问陛下,程名振将军,是如何败?”
苏大为接着向李治询问。
程名振,是洺州平恩县人,也就是后世河北曲周县。
早年跟随夏王窦建德,担任普乐县令,甚有能名。
唐武德四年,归顺高祖李渊,授永年县令,经略河北道。
唐军虽然听着只损失千骑。
但征辽东都是百战精锐。
损失个,就少
个。
如今折冲府,兵源越来越困难,唐军
素质,在肉眼可见
退化。
开国四十年,大唐富足。
结果独领骑军薛礼中
高句丽
诱敌之计,虽然薛仁贵勇猛,射杀敌方主将,但仍损兵千员。
此后,高句丽借着天气与熟悉地利,偷袭粮道,军中
时大饥。
程名振收拢残军,徐徐后撤。
高句丽派重兵追击。
好在程名振用兵沉稳,预留后军,且战且退。”
李治即位后,永徽六年,程名振升任营州都督,兼任东夷都护。
二月新罗因遭高句丽和百济等联军侵犯,向大唐求援。
当时李治是派程名振与左卫中郎将苏定方率军前往攻打高句丽。
五月,程名振等渡过辽水。
高句丽见唐军兵少,于是渡河迎振。
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和隐太子李建成打败刘黑闼叛军,拜营州长史,册封东平郡公。
太宗即位后,迁洺州刺史。
随征辽东,因功拜为骁卫将军,平壤道行军总管。
从程名振履历来看,这是
个出身于行伍之间
老将,从大唐开国到目前几乎所有
大仗,他都参与
,作战经验无比丰富。
作战风格极其沉稳,心理素质足够坚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