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主任,这样不太好吧?”
“有什不好,又不是外人,就
妻子考虑得很周到,年礼都准备好。
韩博从善如流,帮儿子洗完手,擦干汗,坐在客厅里准备打电话。
拿起手机看吓跳,居然80多个未接!
只能先给导师打电话,打完电话再翻看挨个给人家回。
“吴教授,韩博,给您和师娘拜年,祝您二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对对对,在北京,夜里回来,刚起来。您下午在不在家,好好,明天上午,定定,家都去。”
想到老两口也要过二人世界,韩博忍不住笑。
换作别人或许会担心,但老爷子见过大世面,在首都旅游而已,实在没什不放心。
李晓蕾走进屋里,摘下手套,接着道:“姐她们去南海,阳光、沙滩,们不稀罕她们稀罕,早想去天涯海角。年前就决定,家子去,大早走,这会儿应该快到。”
生活水平提高,生活品质也越来越高。
以前过年习惯家人聚在起,初走家串户给亲朋好友拜个年,初二开始逛庙会。现在不流行窝在家里,流行出去旅游,去南海不算远,些有经济条件人会利用春节长假出国旅游。
吴教授桃李满天下,但大多在医疗和教育系统,有搞临床、有在医学院任教、有学生在科研单位搞研究,当警察并且当领导干部就韩博个,虽然在工作上没什交集,但所有学生中联系最多当属韩博。
生怕他又跟以前样个人来,吴教授再次叮嘱:“不许食言,你师娘前几天还念叨晓蕾。带上孩子,还没见过呢,如果再个人,不让你进门。”
“好好,明天去,定去。”不是每个人都有位院士老师,韩博也想借这个机会让儿子接受些科学熏陶,口答应下来。
第二个电话也打通,陈主任不只是位导师,也是位非常值得尊敬长辈。从语气里能听出她直在等这个电话,韩博很是歉疚,急忙解释番。
“为什非得下午,现在就过来,等你们来吃饭。”
昨晚吃饭时大姨子和大姨夫没说,韩博只是觉得有些意外,并没有为因为她们大过年不好好在家呆着感到奇怪。
“他们全有活动,们呢?”
“等会儿吃饭,吃完饭爸妈带絮絮去逛庙会,俩也自由活动,要不你先打电话问问人在不在家,确定先去陈主任那儿,还是先去给吴教授拜年。”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老韩家把尊师重道看得更重!
以前在丝河老家过年,不管多忙也要登门给当年丝河中学老师送点年礼拜个年。北京有两位传业、授道、解惑导师,所以到北京同样如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