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立即退隐田里,为共和之国民,但在未接受之前,当竭智尽愚,暂维秩序。袁世凯信誓旦旦席话,在同盟会主办《民立报》及全国各家公私报刊发表之后,赢得南北舆论广泛支持。
为表明自己坚决态度,袁世凯通令军政各官,限2月18日(正月初)前,律剪去发辫。
这时候南北双方形势就像围棋进入中盘阶段,双方落子飞快,都在抢时间,抢速度,以赢得时局主动权。袁世凯优势在于实力,在于西方列强支持,他不仅手握重兵,有地方大员支持,有广泛社会基础,同时,前朝遗老遗少也能接受。至于g,m党人,优势在于对西方解,态度激进,能争取到社会上批激进分子支持;并且,g,m党更善于鼓动民众,利用舆论,为人们描绘相对美好蓝图。从效果上看,南京方面似乎出手更快,2月18日,南京国民z.府宣称,已安排好由教育总长蔡元培领队,宋教仁、汪精卫、钮永建、王正廷、刘冠雄、魏宸组、曾昭文、黄恺元等八人组成迎袁专使,专程赶往北京,迎接袁世凯赴南京就任总统——当天,专使团就由孙文授命出发,22日偕同唐绍仪自沪起程,取海道北上。
2月27日,南京临时z.府专使团以及唐绍仪到达北京,受到隆重热烈欢迎。袁世凯接见专使团,双方谈得还算比较融洽,袁世凯很诚挚地聆听专使团意见,对去南京上任及迁都事,未置可否。然而专使团在北京那几天,北京突然发生士兵哗变,东安门外及前门大街上,枪声片,很多士兵和社会闲杂人员乘机抢劫,波及数千家店铺、钱庄、民宅。专使团住地附近也枪声片。接着,骚乱继续扩大,连天津、保定等地也卷进去。别有用心日本驻军急忙从山海关、东北南部抽调千五百人赶到北京。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明确地向专使团表示:现在北京局势不稳,去南京事,只得暂缓。
alt
以蔡元培(前排右四)为首迎袁专使团到达北京后合影
这次北京事变,最终查明是曹锟部因为欠饷事件酿成。具体是不是袁世凯授意,无从稽考。当时士兵因为欠饷发生兵变,确出现很多起。当然,也有看法认为兵变是袁克定授意,想以黄袍加身办法,在皇城劫持溥仪,逼乃父称帝。不管具体情况如何,这次事变在客观上正好给袁世凯不想离开北京借口。南京很多议员,本来就不同意定都南京,事变也正好为他们找到借口。很快,临时z.府黎元洪副总统以及诸多南北将领,也表示拥护定都北京。在这种情况下,专使团只得致电孙中山以及参议院,汇报北方局势,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