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伊藤博文公开这样思想,这种想法,实际上就是针对当时孱弱东方巨人中国而言。伊藤博文知道,要快速提升日本实力,只有趁中国被西方列强瓜分得奄奄息时候,趁火打劫,与西洋列强共进退,加入到武力掠夺行列——1890年前,是通过改革来促发展,从1890年以后,伊藤主要思想变成通过战争来促发展。
甲午战争进行过程中,当德国人德璀琳拿着清廷给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信函刚踏上日本土地之时,就被日本z.府下令“限期离开”。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之时,日本z.府当然不愿意跟个“没有资格代表中国z.府人”谈判。同样,当清廷又改派总理衙门大臣兼户部尚书张荫桓以及兵部右侍郎湖南巡抚邵友濂到达日本之后,同样也被日本z.府拒绝。也许伊藤考虑是,他该会会李鸿章。
1895年李鸿章来到马关求和,正式谈判之前,曾和伊藤博文有段寒暄,有英文记录。李鸿章说:“中日是最近邻邦,而且使用同种文字。怎成为敌人呢?们应建立永久和平与协调,不使们亚洲黄种人受到欧洲白种人侵略。”
伊藤说:“10年前告诉过你,要改革。怎到现在还没有点变化或改革?”
李鸿章只能回答说:“国事样样都囿于传统,不能按希望事去做,……希望过分,而没有实行能力,自己深以为耻。”
从谈话来看,李鸿章已没有10年前倨傲,此时此地,李鸿章精、气、神尽失,剩下,只有无边悔意和懊恼,然后,仿佛个小贩样,不断地讨价还价,甚至连据理力争资格都没有。在伊藤这样小字辈面前,已逾古稀李鸿章所作所为,悲壮而可怜。
李鸿章与伊藤博文最后次见面,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之后。这时候李鸿章垂垂欲老,仍坚守在历史舞台,与另个铁腕人物慈禧同抱残守缺。伊藤博文此次来华,是康梁向光绪密荐,拟聘请伊藤博文和另个外国人李提摩太出任洋客卿。这是个大胆无比想法。光绪听从这个意见,想召见下伊藤博文,初步解他思想和建议。伊藤博文来到北京,李鸿章接见他。双方推心置腹地谈次心。可惜是,除议论刚刚平息戊戌变法以及康梁之外,其他谈话内容已无人知晓。想必,暮年李鸿章肯定会感慨良多,他已知道命运不可违,知道自己失败已是天意。
还是惺惺惜惺惺。李鸿章去世之后,伊藤博文对这个老朋友和老对手倒有着高度评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