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原野上呼啸而行火车之类,期盼能撞上大运,恰好和某个审查员听出意象相符。这样概率极低。通常份乐谱由五名联觉人审查,提交描述报告经古廖夫复核、汇总,最后才上报给主管。通过审查后,再由传达室按编号查出作者姓名,通知其领取排演许可证和出版许可证。未通过不另行通知,直接销毁乐谱。作曲家们背后将审查办公室戏称为“圣所”,不光因为那儿原是修道院,也因为内部过于神秘,甚至有人传说那里每天焚烧乐谱火焰从不熄灭,就像圣所里七枝长明烛台样。作曲家之间常这样对话:最近写什?别提,又给圣所供奉两支蜡烛。意思是刚有两篇作品被烧掉。这种污蔑是很不负责,因为审查办公室四十年代起就用碎纸机处理乐谱。
基利洛夫从小就有敏锐通感,度给他生活造成困扰。他听到急剧刹车声,嘴里就会涌起浓烈橡胶味;器乐响他眼前就游动着团团色块,颜色随着曲调变幻;有时嗅觉和触觉也会联通,如闻到柏油味时他手心便感到阵黏稠,几乎无力张开。他们这样联觉人通常都深居简出,出门都得戴着耳罩和墨镜,没法胜任正常工作。物质世界对他们刺激太大。他神经科大夫看到官方通告,推荐他去报名。经过轮又轮受刑般考核后——无非是给他们听各种怪异声音,要求描绘出脑海中出现画面——他和古廖夫同年被录用。听说古廖夫是事故导致后天性通感,但他通感等级是最高,又曾在音乐学院任教,业务能力无疑最出众。
在圣所中,只有古廖夫隔音间不设乐器。他有很强内心听觉,不用试演,只要读谱,就能看见音符深处潜藏形象。般人因音乐产生幻象是团朦胧色彩,飘忽不定线条,古廖夫能把它们凝聚成具体事物,描述出来,几乎十中八九,简直像占卜术或特异功能。他似乎能沿着曲谱追溯到作曲者创作时心中所想,乃至潜意识里掠过景象,就像品酒师沾杯沿,就能说出葡萄生长时阳光雨露;或者如古生物学家,从小截指爪化石中还原出巨兽身影。曾有个别作者不忿作品被毙,层层申诉,直到看古廖夫写描述报告,才记起构思时脑中闪而过画面,只好服气。据说古廖夫校友肖斯塔科维奇也对他这项本领叹服不已。
古廖夫工作态度是很严谨。有回他们审首嬉游曲,个审查员描述是“阳光下旋动花环”,基利洛夫描述是“草地上群孩童牵着手转圈圈”,其他人大致相似。古廖夫看半晌,说,孩童们是在欢笑着做游戏,但笑得有些虚假;你们没注意到大提琴在低音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