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本《孔子大历史》,是2010年《贵族黄昏:孔子和他生活时代》书增订版,这次增补篇幅增加倍多。从最初写作到这次出版,跨度已逾十年,大环境和个人经历已经有非常大变化,但书中有些命题,比如寡头共和制走向,直是关注思考重点。
这本书是用普及读物形式写,但不缺乏学术观点,它甚至比本规规矩矩学术专著容量更大,因为学术著作必须罗列前人各种说法,包括完全没有价值或实质上不相干内容。这本书没有采用严格学术体例,因为上古史材料很有限,用哪些史料,提出哪些和前人不样观点,搞这领域内行很容易看出来,没必要解释;对于不是搞上古史圈外人,谈这些论证过程也没太大意义。
本书里关于孔子私生子身世、和阳虎疑似同父异母关系,可能有读者觉得比较新鲜,希望不会有人被吓到——旧版已经写这方面内容,倒没被当成过于惊悚异端邪说。其实关于孔子或历史上大人物,后世评价、研究里常会有些“爆冷”说法,往往难以证实,也难以证伪,所以还要看能不能“自圆其说”,就是把它和传主更多史料联系起来,还原出个更全面人物形象。
除关于孔子身世判断,本书里还涉及些以前外界或学界不太注意现象,比如先秦祭祀用“尸”(活人扮演被祭祀鬼神)习俗,再如孔子和《春秋》《左传》关系,他和左丘明疑似版权纠纷。这些在史书中记载太零星,还难以全面还原,不知以后有没有新考古发现,或者借鉴人类学等其他学科,使们对这些问题再加深解。
这本书里用主要是传世史料,涉及考古文献很少,因为目前虽然有部分战国简书出土,但对写孔子没太多有效信息。战国到汉代简牍,最有价值是军政文书类,比如法律类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汉代居延、敦煌等驻军文书;经史诸子著作在出土文献里相对薄弱。
孔子是春秋时候人,要懂孔子,先得懂春秋。但后世中国人真不容易懂春秋。不全是因为春秋国家多,事情乱,那时是世袭政治、贵族社会,和后世中国很不样(之前商朝和西周历史记载太少,更不好讨论)。从战国之后,人们就把春秋那套政治文化都忘掉。司马迁写《史记》,春秋礼俗就搞错不少。清代乾嘉学派搞朴学,老老实实做考据,纠正前人包括司马迁些错误。进入近现代之后,们又多个新途径,就是借助其他古代人类文明历史,去解封建制、贵族社会春秋政治文化。
人类历史里面,中国(汉文明)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