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和齐景公样,也是很长寿
人,在齐国
政治舞台上活跃
几十年。他和孔子是完全相反
风格:个头很矮,性格诙谐乐天,能把国君逗得很开心;同时又很有心机,什
人对自己有用,要找机会提拔,什
人没用,得尽量打发得远远
,别让国君重用他。史书里有晏婴“二桃杀三士”
故事,虽然不太真实,但确实是根据晏婴
个性创造出来
。像孔子这种不识时务
发,但要用笄(簪子)别起来,贵族戴礼帽(冠),老百姓用布包头。所谓蛮夷,头发就直接披在肩上。“左衽”是蛮夷穿衣习俗,衣服
右边衣襟压住左边,前襟向左。中原
“右衽”则相反。
孔子对齐国国君、贵族观感,主要是生活奢侈。这
方面是因为齐国比鲁国富裕,另
方面,就是齐国君臣普遍不太遵守“周礼”那套秩序,过日子讲究。
齐景公有时到高家做客,孔子在席间作陪,能跟齐景公说上两句话。齐景公听说孔子有学问,就问他:搞政治搞到什样,才算成功?
孔子回答是:国君要有当国君
样,臣下要有当臣下
样。父亲、儿子,也按这规矩来,这叫“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个对话背景,是鲁昭公还在外面流亡,齐景公想吸取教训,不想蹈鲁昭公
覆辙。孔子见识过
三桓、昭公和昭公身边那群人,这个回答,就是从对那些人
观察得来
。
所以齐景公很赞同:是啊,当臣子要不像个臣子,那农民收
粮食,还轮得到
吃吗?10这时大家脑子里想
,都是鲁昭公这个反面教材。
鲁昭公出逃这年,是齐景公在位第三十年。景公已经见识过这种动乱,当初是他哥哥齐庄公当国君,和大贵族崔杼
夫人私通,被崔杼捉*杀掉
,然后崔杼扶植
景公即位。所以在景公初期,国内大贵族专权很厉害,还打内战,很强大
崔氏、庆氏都失败垮台
。趁着大贵族互相残杀,齐景公慢慢掌控
局面,提拔
些势力不太强大
贵族,比如老牌
同宗国、高两家,还有异姓
鲍、晏、陈等家族,政治比较稳定。
按《史记》说法,齐景公对孔子
印象不错,想给孔子
块封邑。齐国
丞相晏婴很妒忌,说孔子坏话,这事没办成。11
这很可能夸大孔子
影响。获得国君赏给
封邑,那意味着成为大夫,高级贵族,要论地位出身,孔子不够格。要论声望,孔子是做学问
,这事业年轻人不行,得老子那样
把白胡子,孔子这时资历还太浅。
再者,齐景公在位三十多年,都快成精,这
几句话也糊弄不
他。他真想听
,是鲁昭公流亡朝廷里面
些具体动向。不过孔子和晏婴丞相互相看不顺眼,倒是事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