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村社,有此三心之剑,故可赏罚村社;若宋国有此三心之剑,可赏罚宋国;若天下有此三心之剑,便可赏罚天下,谁敢不从?”
那些办法可以亩产两石吗?”
这点众墨者之中懂稼穑之事也都同意,更别说墨子。
适接着话头道:“既然这样,弟子有个想法。明日,们可以包司城皇部分土地税。假使他有片地,每年可以收粟两千石,那们可以用两千五百石包下来。”
市贾豚听,顿时明白其中关节,击掌称赞道:“适办法好。若以什之税定额,是两千石。而用适办法,却严格按照什之数来取,可能会是四千石。如此来,那些农户反而能得利。这正是种行义。”
墨子听到包税二字,终究想深远,忧虑道:“若此事成风,墨者可以做,别人学去可不好。他既以两千石包走,心欲得利,必收四千石,受苦仍旧是那些农夫。”
适笑道:“先生多虑。如今除墨者,谁人能以两千五百石之税得利?们眼中利,是行义;商贾眼中利,是金铜。他们往来贩运,即可得利。其余贵族,全无此心,亦无此能。若包税只加赋而不改耕种之法,农夫不满,民意滔天。只有墨者如今可以适当加赋,而民用更足。日后可以教出许多会新耕种之法农夫,传走四方,岂不大为有利于天下?”
“先生,只怕先把这耕种之法传遍天下,王侯贵族收赋税可就不是十亩石。以如今天下,能够秉持行义利天下之心,除墨者又有多少呢?与其相信他们,不如相信自己。至少,们真可以让人得利,积微义而成大义。”
“况且,若那地富足,众人也能相信新耕种之法。先生既然认为君之权乃臣氓之通约,弟子便认为要在新耕种之法传遍天下之前,先达成约法,定下亩之税额,以墨者为监督,若其违约则……罚!”
“若想言罚而能罚,便必须要有更多人知晓天志,相信墨者规矩。积少成多、累土成山,待到通约而成,这约法中也可以全然禁止包税之法。”
“先生有剑,故能赏罚。墨者约天下之剑,弟子尚未得见。赏罚天下之剑如何铸?传天志之言为铜、集众人之心为炭、利天下之物为锡齐,此三物墨家均有,何不铸赏罚之剑?”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