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精力和智慧努力去做事,就是盗窃金银。有些深谙此道行家会故意把这些贵重碎块藏在刑罚定居点外面围栏里,以躲过警卫抽查和搜查。有次,罪犯成功地在个矿山存储设施下挖地洞,以偷取那里积累年黄金。涅尔琴斯克法院充斥着大量贵金属盗窃案。21
这些矿山不是按照企业精神,而是根据圣彼得堡官僚指示组织工作,而且这里人手都是非常不情愿劳动力,因此,不足为奇是,矿山工作效率低下。1851年,平均每人每天仍旧只能挖出约200千克可以用来筛选黄金土;在伊尔库茨克省那些雇用自由劳动力私营采矿企业中,平均每人每天可挖出多达1370千克土。名负责西伯利亚苦役犯巡视员哀叹,在19世纪30年代发现卡拉金矿之前,“涅尔琴斯克矿区没有产生任何利润”。比起那些唯工作动机就是逃避惩罚罪犯,西伯利亚矿山*员更喜欢自由劳动者,这也是不足为奇。22
国家想要在西伯利亚把惩罚和殖民结合在起,而涅尔琴斯克工作条件,bao露这个计划个根本性缺陷。米哈伊尔·斯佩兰斯基1822年流放制度改革把苦役设想为种改造工具。矿山和冶炼厂应该不仅生产铁、银和金,还应该生产大批改造过、充满活力且吃苦耐劳罪犯。而实际上,它们锻造出无所有且十分危险罪犯,他们没有什可以失去,而且在成批地逃跑。东西伯利亚总督亚历山大·拉文斯基于1829年1月向首都报告苦役犯“无法容忍甚至悲惨”境况:
他们拿到工资少到不足以维持生计,但从事着最艰苦劳动。他们住在糟糕、狭窄、肮脏营房里,忍受着超出人类力量危险。这些罪犯没有能让他们远离自己根深蒂固恶习财产,有机会就会从矿山逃跑,然后大概10个人或更多人聚在起,从事新罪行,包括,bao力抢劫。有些人在被抓获时已远逃至叶尼塞省甚至[西西伯利亚]托木斯克省。23
那些住在矿山定居点营房里流放者和苦役犯从来没被锁起来,也不戴脚镣。位*员在1831年向圣彼得堡解释:“考虑到苦役犯人数之多,把他们每个人都戴上脚镣、关在监狱里是不可能……也缺乏合适建筑。”在夏天那几个月里,逃跑就是直接跑进周边树林中(但逃跑者被抓后通常会被痛打)。24
在这片偏远又人口稀少土地上,流放者几乎不受什限制,因此在尼古拉世在位时逃跑者成千上万。虽然涅尔琴斯克刺骨严寒在1830年春天才开始消退,但是到5月1日,163个苦役犯已经逃跑。大多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