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光说:“不是那种意思…
她表情庄重而又诙谐,给老外们留下良好印象。
她没被认为是“爱出风头”而受到批评,相反,她受到外事部门位领导表扬。
她是周蓉。
外事部门接待任务增加,翻译顾此失彼,向省属重点大学求援。周蓉俄语、英语口译水平都还可以,气质也好,把她派过去。
外事部门希望能将她调过来,答应给她更好住房和工作条件。周蓉却觉得外事翻译工作单调,纪律也严,不如从事教学活动自由,婉言谢绝。
过去“黑市”正名,辟出经营场地,竖起牌楼,上面写着“集贸大市场”字样。几乎每个区都有那样地方,市民称之为自由市场。
A市先后迎来几批外宾,不但有从前“老大哥”国家客人,也有从欧美远程飞来资本主义世界客人。A市负责外事接待工作同志被事先提醒——他们大多戴着有色眼镜,心理复杂,不无可疑目,前来刺探改革开放虚实,考察中苏关系发展新动向。
他们下榻饭店不久,不约而同要求到本市自由市场看看。这个封闭好多年东方国度,忽然开放自由市场,出于对“自由”二词本能偏爱,他们很想窥究竟。
外事部门听就乐,误会大,就耐心地向他们解释。些外宾还是坚持要到自由市场看看,他们当然大失所望,纷纷质疑——
“真是这里吗?”
蔡晓光因《北方地火》演出受挫以后,周蓉和他在起时,总把自己遇到有趣事讲给他,帮他消愁解闷。
在周家厨房里,晓光听她拒绝工作调动事情,很替她惋惜。
周蓉问:“有什可惋惜?更喜欢校园环境。”
晓光说:“如果调到外事部门,那你就有‘近水楼台先得月’机会,将来移民国外,摇身变成为爱国华侨,那多威风啊!”
周蓉反问:“为什要摇身变呢?不认为移民国外有什好。”
“自由在哪里交易?”
位随行女翻译自掏腰包,买十来支糖葫芦恭恭敬敬递给每位外宾支。她解释说:“从前,本市未经审批而买卖这种好吃东西是违法,审批过程漫长,如今完全自由。在刚刚过去几分钟,自由已被充分证明。”
“就这点点?”
“目前就这点点,以后将逐渐多起来。中国有句古话‘欲速则不达’,许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朋友们也不必着急。”
陪同外事处长是个拘谨男人,觉得那批老外居心叵测,似乎都成心想从他口中套出什错误话来。他吞吞吐吐,欲说还休,答非所问,周围人都替他着急。这种情况下,女翻译不仅翻译,索性直接替他回答起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